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第2章

血诏余温

应天府的雨已经连下了三日,朱雀大街的青石板缝里积着暗红的水洼,那颜色像极了三日前午门广场上未拭净的血。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指尖摩挲着一枚青铜虎符,符面的纹路被汗液浸得发亮。殿外传来铁皮车轮碾过积水的脆响,不同于马车的木轴呻吟,这声音他三日前才听过——就在胡惟庸府中搜出那具”铁壳怪物”时。

“陛下,刘伯温大人在外候旨。”太监的尖嗓被雨声揉得发哑。

朱元璋抬眼时,看见刘伯温披着蓑衣走进来,雨珠顺着斗笠边缘滴落,在金砖上砸出细小的水印。老臣怀里捧着个乌木匣子,匣身缠着三道鎏金锁链,锁孔处嵌着不规则的暗银色金属,在昏暗的殿内泛着冷光。

“这便是从胡惟庸密室石壁中凿出的?”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带着未散的戾气。三日前他以”谋不轨”之名族诛胡惟庸,牵连者达三千余人,可当亲兵从密室暗格中拖出这匣子时,连见惯奇珍的李善长都变了脸色——那暗银色金属绝非世间所有。

刘伯温将匣子放在御案上,指尖刚触到表面便猛地缩回:”陛下请看。”他取过银簪轻划,簪尖竟如触烙铁般熔化,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白痕,”钦天监夜观天象,三日前起,紫微星旁出现异星,其光如电,彻夜不熄。”

朱元璋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想起胡惟庸临刑前的狂吼:”汝杀我,却不知天外来客已候千年!玄匣开,龙椅翻!”当时只当是疯话,可此刻看着匣身流转的暗光,后颈竟泛起寒意。他忽然起身,龙袍扫过御案上的奏折,露出底下压着的血诏——那是马皇后弥留之际,用簪尖刻在丝帛上的字迹:”胡党非祸,异客为灾,守匣如守国。”

“传李善长、徐达、汤和即刻入宫。”朱元璋的命令穿透雨幕,”再令钦天监掌印太监带浑仪来,朕要亲自观星。”

第二章 铁壳秘语

徐达的盔甲还带着北疆的风尘,踏入奉天殿时,正撞见李善长对着那具铁壳怪物皱眉。那怪物卧在殿角,形似倒扣的巨船,通体银灰,表面布满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文字。三日前亲兵试图劈开它时,刀刃被弹飞数丈,留下的白痕片刻便消失了。

“大帅来得正好,”李善长推了推官帽,”这物件刀枪不入,火焚不焦,倒像是传说中的’天外来铁’。”

徐达抽出腰间佩刀,用刀背重重砸下,只听”嗡”的一声低鸣,怪物表面的纹路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光,竟投射出一道虚影在殿柱上——那是个身着奇异服饰的人影,身形高大,面部模糊,正对着虚空比划着什么,口中发出类似蜂鸣的声响。

众人皆惊,朱元璋猛地按住腰间宝剑:”妖术!”

“陛下息怒。”刘伯温突然开口,指着虚影下方的纹路,”此乃文字!臣幼时曾在括苍山见过类似刻痕,据山中老道所言,是’上古先民与天沟通之语’。”他俯身临摹下几处纹路,指尖划过之处,纹路的蓝光竟随之移动。

此时钦天监掌印太监捧着浑仪入宫,见殿中异象,惊得跪倒在地:”陛下!异星移动极速,此刻已至中天,其光可穿透云层!”

朱元璋快步走出殿外,雨不知何时停了,夜空如洗,紫微星旁果然悬着一颗亮如白昼的星辰,其光芒呈螺旋状,正缓缓旋转。就在此时,殿角的铁壳怪物突然剧烈震颤,暗银色纹路尽数亮起,竟发出清晰的人语,声音苍老而沙哑:”玄匣启,坐标现,吞噬将至……”

汤和猛地拔刀:”何方妖孽在此装神弄鬼!”

“非妖非鬼。”刘伯温盯着那怪物,眼神凝重,”此物乃’信使’,而天上异星,恐是’舟船’。”他转向朱元璋,”陛下,胡惟庸或许只是棋子,真正的威胁,来自天上。”

朱元璋望着那颗异星,突然想起幼年时在皇觉寺听老和尚讲的故事:”天有九重,其上有仙,仙乘舟而来,或赐福,或降灾。”那时只当是戏言,此刻却觉得后背发凉。他抬手按住御案上的乌木匣,触感竟比之前温热了几分,仿佛匣中有活物在呼吸。

第三章 星图密码

奉天殿的烛火燃到第五根时,刘伯温终于在一堆残破的竹简中找到了线索。那是前朝太史令留下的《天象秘录》,其中一页画着与铁壳怪物纹路相似的符号,旁注:”尧帝时,异星现于东南,有玄匣降于会稽山,匣内有图,名曰’周天星轨’,言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会稽山……”朱元璋沉吟着,指尖在地图上划过,”徐达,你带三千精锐,明日便去会稽山探查,若有异常,即刻回报。”

徐达领命时,李善长突然开口:”陛下,胡惟庸党羽中尚有一人未擒——其幕僚李存义,此人精通历法,曾在钦天监任职,或许知晓内情。”

夜色渐深,诏狱的铁门在火把映照下泛着幽光。李存义被铁链锁在石柱上,衣衫褴褛却眼神发亮,见朱元璋走进来,突然狂笑:”陛下可知自己杀错了人?胡相爷是在守护大明!那异星名为’噬星’,其上文明以吞噬他族为生,三百年前曾掠过地球,留下玄匣与信使,只为今日定位坐标!”

朱元璋一脚踹在石柱上,震得铁链哗哗作响:”玄匣为何物?如何阻止?”

“玄匣是钥匙,也是屏障。”李存义咳着血,眼中闪过狂热,”开启玄匣可得外星秘术,足以横扫天下;但若被噬星人夺走,大明便会化为焦土。胡相爷本想借陛下之力开启玄匣,却不料……”

话未说完,李存义突然剧烈抽搐,七窍流出黑血,转瞬便没了气息。朱元璋皱眉查看,发现他齿间藏着一枚蜡丸,捏碎后里面是张薄纸,上面画着与玄匣锁孔相似的图案,旁注”需以龙血引之”。

回到奉天殿时,刘伯温正对着浑仪出神,见朱元璋回来,立刻上前:”陛下,异星光芒渐强,钦天监测算,其距地球已不足万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逼近。”他指着浑仪上的刻度,”更诡异的是,这颗星的轨迹竟能自主改变,不似自然天体。”

朱元璋解开龙袍,露出左臂的旧疤——那是当年与陈友谅作战时留下的箭伤。他取过金簪,狠狠刺入疤痕旁的皮肤,鲜血滴落在玄匣的锁孔上。暗银色金属瞬间将血液吸尽,锁链”咔哒”作响,缓缓滑落。

匣盖开启的刹那,一道蓝光冲天而起,在殿顶投出幅巨大的星图,图中无数光点闪烁,其中一点被红光标注,旁有一行纹路文字。刘伯温盯着星图,突然脸色惨白:”这是……地球的坐标!噬星人正在根据这个定位!”

第四章 谍影重重

翌日清晨,徐达派人送回急报:会稽山深处发现巨大石阵,石上刻满与玄匣相同的纹路,中央立着块无字碑,触摸时会发出与铁壳怪物相同的低鸣。更诡异的是,石阵周围的草木皆呈焦黑色,似被烈火焚烧过,却无灰烬。

朱元璋正待细看急报,殿外突然传来喧哗。亲兵统领跌跌撞撞跑进来:”陛下!不好了!钦天监掌印太监失踪了,浑仪被人破坏,异星的轨迹测算不出了!”

“查!立刻全城搜捕!”朱元璋拍案而起,龙椅扶手被震得簌簌发抖,”李善长,你带人封锁城门,任何可疑之人不得出入;汤和,你率锦衣卫排查所有与胡惟庸有牵连者,务必找出内应!”

混乱之中,刘伯温突然拽住朱元璋的衣袖,指向御案上的星图:”陛下请看,星图上的红光正在移动,且速度越来越快。这说明噬星人已经接收到坐标,正在加速赶来。”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而且,内应或许就在我们身边。”

午后时分,汤和在李存义的旧宅中搜到一封密信,字迹是钦天监掌印太监的,内容却用的是密码:”玄匣已开,坐标发送,三日后西城门见,携星图来换解药。”

“解药?”朱元璋盯着密信,突然想起李存义七窍流血的模样,”看来这些内应都中了噬星人的毒,被其操控。”他将密信揉成一团,”汤和,你带锦衣卫乔装埋伏在西城门,待其出现,一网打尽;刘伯温,你随朕留在宫中,继续研究玄匣,看看能否找到破解之法。”

入夜后,奉天殿内只剩下朱元璋与刘伯温。玄匣静静躺在御案上,星图的蓝光渐渐暗淡。刘伯温用银针蘸取匣底残留的液体,放在火上灼烧,银针竟变成了银白色,发出细微的”滋滋”声。

“这是某种未知金属的溶液。”刘伯温凝视着银针,”臣猜测,玄匣不仅能发送坐标,还能储存能量。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能量,干扰噬星人的信号。”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刀剑相撞之声。朱元璋猛地起身,只见一名锦衣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陛下!汤帅在西城门遇袭!对方有会发光的武器,兄弟们根本挡不住!”

朱元璋抓起玄匣,大步向外走去:”备马!朕要亲自去看看!”

西城门的夜空被染成了橙红色,数十名身着黑衣的人正与锦衣卫厮杀,他们手中的兵器发出淡紫色的光,触碰到盔甲便会燃起火焰。汤和浑身是伤,正靠着城墙喘息,见朱元璋赶来,急忙喊道:”陛下快走!这些人不是凡人!”

朱元璋将玄匣递给刘伯温:”护住它!”随即抽出腰间宝剑,冲入战团。剑尖刚触到一名黑衣人的兵器,便感到一股巨力传来,手臂发麻。那黑衣人转过头,露出一张毫无血色的脸,双眼竟是纯黑色的,没有眼白。

“噬星人的傀儡。”刘伯温突然大喊,将玄匣举过头顶,”陛下!用玄匣的蓝光照射他们!”

朱元璋闻言,立刻退到刘伯温身边。玄匣在老臣的操控下,发出刺眼的蓝光,照在黑衣人身上。那些人瞬间发出凄厉的惨叫,身体如冰雪般消融,只留下一滩黑色的液体。

战斗结束后,汤和捡起一把黑衣人遗留的武器,那武器通体透明,里面仿佛有液体在流动:”陛下,这东西绝非世间所有。”

朱元璋望着地上的黑液,又抬头看向夜空那颗越来越亮的异星,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他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对手,是他从未想象过的存在。

第五章 破局之法

回到宫中时,天已微亮。李善长带来了更坏的消息:钦天监掌印太监的尸体在护城河中被发现,其胸口有个圆形的孔洞,边缘光滑,似被某种利器贯穿。更诡异的是,尸体旁漂浮着几片暗银色的鳞片,与玄匣上的金属质地相同。

“这些鳞片能吸收光线。”刘伯温将鳞片放在阳光下,只见光芒被尽数吞噬,周围形成一小片阴影,”臣怀疑,这是噬星人探测器的碎片,它们已经开始侦察应天府了。”

朱元璋坐在御案前,看着案上的星图、鳞片和那把透明武器,指尖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徐达还在会稽山,那里的石阵定是关键。李善长,你立刻拟旨,令徐达死守石阵,不得让任何人靠近;刘伯温,你继续研究玄匣,务必找出干扰信号的方法;汤和,重整锦衣卫,加强城防,凡遇眼生之人,一律先拘后审。”

三日后,刘伯温终于有了突破。他发现玄匣底部刻着一组螺旋状纹路,与会稽山石阵的布局完全吻合:”陛下,这石阵是个巨大的信号塔!玄匣发送的坐标,会通过石阵放大,难怪噬星人能如此快速地定位。若能破坏石阵,或许能拖延他们的到来。”

朱元璋立刻传旨徐达,令其摧毁石阵。可旨意送出不到两个时辰,徐达的急报便到了:石阵被一群黑衣人守护,他们手中的武器能发出激光,明军伤亡惨重,根本无法靠近。更可怕的是,石阵中央的无字碑正在发光,周围的地面开始开裂,似有什么东西要从地下钻出。

“不能再等了。”朱元璋猛地起身,”朕要御驾亲征,亲自去会稽山!”

“陛下不可!”李善长急忙劝阻,”应天府乃都城,陛下若离京,人心必乱。”

“都城固然重要,但石阵若不毁,整个大明都将不保。”朱元璋目光坚定,”李善长留守应天府,辅佐太子监国;刘伯温、汤和随朕出征。”

出发前夜,马皇后的贴身宫女突然送来一个锦盒,说是皇后生前留下的,嘱咐若遇”天变”便交给陛下。朱元璋打开锦盒,里面是块半透明的玉佩,质地与玄匣相似,玉佩上刻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八个字。

刘伯温见了玉佩,突然眼前一亮:”陛下!这玉佩或许是克制噬星人的关键!臣观玄匣与玉佩材质相同,或许可以用玉佩吸收玄匣的能量,再反注入石阵,破坏其信号放大功能。”

朱元璋握紧玉佩,玉佩竟微微发热,似在回应他的触碰。他望向窗外那颗越来越近的异星,心中默念:”秀英,你果然一直在帮朕。”

次日清晨,十万大军从应天府出发,直指会稽山。队伍前方,朱元璋骑着战马,腰间佩着宝剑,怀中揣着玉佩,玄匣则被刘伯温小心地护在马车中。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大明的存亡,更关乎整个天下的命运。而他,朱重八,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这一次,要与天斗。

朱元璋·第七集:玄匣劫(下)

第六章 石阵诡变

会稽山的雾气比寻常山林更浓,五步之外便看不清人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朱元璋勒住马缰,望着前方被雾气笼罩的石阵,隐约可见巨大的石柱如鬼魅般矗立,石缝中渗出暗绿色的液体,滴落在地上发出”滋滋”的声响。

“陛下,明军已在石阵外扎营,徐达大帅正在前方督战。”锦衣卫指挥使跪伏在地,声音带着难掩的颤抖,”昨夜石阵突然发出红光,周围三里内的草木尽数枯死,连山石都变成了暗红色。”

朱元璋翻身下马,将玉佩攥在手心,玉佩的温度比之前更高了。他穿过军营,只见士兵们个个面色惨白,不少人正捂着胸口咳嗽,嘴角挂着血丝。徐达迎上来时,盔甲上满是划痕,左臂缠着渗血的绷带:”陛下,那些黑衣人不知疲倦,日夜攻打,弟兄们快撑不住了。”

顺着徐达手指的方向望去,石阵入口处站着数十名黑衣人,他们的身影在雾气中忽隐忽现,手中的激光武器不时射出淡紫色的光束,击中地面便炸开一团火球。石阵中央的无字碑此刻亮如白昼,碑身刻满了流动的纹路,与玄匣上的图案遥相呼应。

“刘伯温,”朱元璋转头看向老臣,”何时动手?”

刘伯温正拿着罗盘测算方位,罗盘指针疯狂转动,根本无法稳定:”陛下,需等到子时,此时异星在中天,石阵能量最强,也是最脆弱之时。我们需兵分三路:一路吸引黑衣人注意力,一路破坏石阵的石柱,臣与陛下则趁机将玉佩注入石阵核心。”

夜幕降临时,雾气更浓了。汤和率领五千精兵,从左侧猛攻石阵入口,明军的呐喊声刺破夜空。黑衣人果然被吸引,纷纷转向左侧迎敌。徐达则带着一万士兵,用巨锤撞击石柱,可石柱坚硬无比,巨锤砸上去只留下浅浅的白痕。

“陛下,时机到了!”刘伯温突然大喊。

朱元璋紧随老臣,借着雾气掩护,冲向石阵核心。无字碑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碑下的地面裂开一道缝隙,里面泛着蓝光,与玄匣的光芒一模一样。刘伯温将玄匣放在裂缝旁,匣身立刻与地面的蓝光相连,形成一道光柱。

“快!将玉佩按在碑上!”刘伯温催促道。

朱元璋快步上前,将玉佩贴在无字碑上。玉佩刚一接触碑身,便发出耀眼的白光,碑身的纹路开始反向流动,原本暗红色的石柱渐渐恢复了灰色。就在此时,一名黑衣人突然冲破防线,手中的激光武器直指朱元璋后背。

“陛下小心!”徐达嘶吼着扑过来,用身体挡住了光束。激光穿透盔甲,在徐达胸前炸开一个血洞,老将军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徐达!”朱元璋目眦欲裂,转身一剑刺穿黑衣人的喉咙。黑衣人化作一滩黑液,而徐达的气息已经越来越微弱。

“大帅!”汤和率军赶来,见此情景,红着眼睛冲向剩余的黑衣人。

刘伯温突然大喊:”陛下!快注入能量!徐将军的血能增强玉佩的力量!”

朱元璋咬破手指,将鲜血滴在玉佩上。玉佩光芒更盛,突然融入无字碑中。碑身剧烈震颤,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石阵的石柱一根根倒下,黑衣人发出凄厉的惨叫,尽数化为黑液。

石阵崩塌的瞬间,夜空中的异星突然闪烁了一下,光芒黯淡了几分。刘伯温望着异星,松了口气:”信号被干扰了!噬星人暂时无法定位地球了!”

可朱元璋却跪在徐达身边,老将军已经没了气息。他颤抖着闭上徐达的眼睛,泪水滴落在盔甲上:”达子,朕欠你的,来世再还。”

第七章 内鬼现形

带着徐达的遗体返回应天府时,太子朱标率百官出城迎接。看着灵柩上覆盖的龙旗,朱元璋的脚步格外沉重。入宫后,李善长立刻上前禀报:”陛下,臣在您出征期间,查到了一些可疑之人,其中竟有太子詹事府的官员。”

“哦?”朱元璋眼神一冷,”带上来。”

两名锦衣卫押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官员走进来,正是太子的老师宋濂的门生。那官员见了朱元璋,立刻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是有人逼我的!他们给了我一种毒药,若不帮他们传递消息,便会七窍流血而死。”

“是谁逼你的?”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刺骨。

“是……是李善长大人的门生!”官员颤抖着说道,”他让我监视陛下的动向,及时汇报给黑衣人。”

李善长脸色骤变,急忙跪倒:”陛下明察!臣绝无此事!此乃诬陷!”

朱元璋盯着那官员,突然冷笑:”你说李善长的门生逼你,可朕出征前,李善长一直留守应天府,从未与外界接触。倒是你,三日前曾去过钦天监旧址,对吧?”

官员脸色瞬间惨白,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朕早就怀疑你了。”朱元璋起身走到他面前,”你袖口沾着的硫磺粉,与会稽山石阵的一模一样。还有你腰间的玉佩,是黑衣人特有的信物吧?”

那官员猛地抬头,眼中闪过疯狂,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黑色的丸子,就要往嘴里塞。汤和眼疾手快,一把夺过丸子,捏碎后里面是暗银色的粉末,与玄匣的金属质地相同。

“这是噬星人的毒药。”刘伯温上前查看,”服用者会被其操控,成为傀儡。看来内鬼不止他一个。”

朱元璋盯着那官员,语气森然:”说!还有谁是黑衣人?异星何时会再次到来?”

官员却突然剧烈抽搐,七窍流出黑血,与李存义的死状一模一样。汤和检查后发现,他牙齿里藏着微型毒囊,一早就准备好了自尽。

“看来朝中还有不少噬星人的傀儡。”李善长站起身,额头上满是冷汗,”陛下,臣建议彻查所有官员,尤其是与胡惟庸、李存义有牵连者。”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不必。噬星人若想操控官员,定会留下痕迹。刘伯温,你带人研究那黑色粉末,找出检测傀儡的方法;汤和,加强皇宫守卫,尤其是玄匣和玉佩的安全;李善长,安抚百姓,就说会稽山的异象是’天降祥瑞’,稳定人心。”

深夜,朱元璋独自来到马皇后的寝宫,看着墙上挂着的画像,指尖轻轻划过画中人的脸庞:”秀英,徐达走了,朕又失去了一个兄弟。那些天外来客实在太过可怕,朕真的能守住大明吗?”

画像旁的锦盒突然发出微光,里面的玉佩不知何时浮了起来,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弧线,指向窗外的夜空。朱元璋顺着玉佩的方向望去,只见那颗异星虽然黯淡了许多,但仍在夜空中闪烁,似在等待时机。

第八章 玄匣秘辛

三日后,刘伯温终于研究出了检测傀儡的方法:将玄匣中的液体与朱砂混合,涂在银针上,刺入人的皮肤,若银针变黑,则此人已被噬星人操控。朱元璋立刻下令,对朝中所有官员进行检测,结果令人震惊——竟有五十余名官员是傀儡,其中不乏兵部、户部的要员。

“这些人平日里与常人无异,根本看不出异常。”汤和拿着名单,脸色凝重,”若不是有这检测方法,他们迟早会给噬星人打开城门。”

朱元璋看着名单,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人是负责守卫应天府粮仓的校尉:”不好!粮仓若被破坏,城中百姓必乱!”

他立刻带人赶往粮仓,只见那名校尉正指挥着手下,将一种黑色的粉末撒在粮食上。见到朱元璋,校尉脸色一变,突然从怀中掏出激光武器,就要攻击。汤和抢先一步,一箭射穿他的喉咙,校尉化作黑液,消失在地上。

“这些粉末是噬星人的毒药。”刘伯温检查后说道,”人若食用了有毒的粮食,便会变成傀儡,听从噬星人的命令。”

朱元璋望着满仓的粮食,心中后怕不已:”还好发现得及时。汤和,立刻烧毁有毒的粮食,更换粮仓守卫;李善长,从外地调运粮食,确保城中百姓有饭吃。”

处理完粮仓的事后,朱元璋回到宫中,刘伯温拿着一本残破的古籍走进来:”陛下,臣在翰林院找到了这本《周书·异志》,上面记载了关于噬星人的秘辛。原来早在周代,噬星人就曾来过地球,当时的周天子联合诸侯,用玄匣和石阵将其赶走,但玄匣的能量也因此耗尽,沉睡了千年。”

“那胡惟庸是如何唤醒玄匣的?”朱元璋问道。

“古籍中说,玄匣需以’龙气’唤醒。”刘伯温翻到其中一页,”胡惟庸或许是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想要借玄匣的力量夺权,却没想到唤醒了噬星人。”

朱元璋突然想起胡惟庸府中的铁壳怪物:”那信使又是怎么回事?”

“信使是噬星人留在地球的探测器,负责监视玄匣的动向。”刘伯温解释道,”三百年前噬星人离开时,留下了数十个信使,胡惟庸找到的只是其中一个。”

就在此时,钦天监突然传来急报:异星的光芒再次变强,且正朝着地球的方向移动,速度比之前更快。同时,应天府外突然出现了数十个铁壳怪物,正朝着城门逼近。

“噬星人来了!”朱元璋猛地起身,”汤和,你率大军守住城门,用玄匣的能量攻击那些信使;刘伯温,你随朕坐镇皇宫,操控玄匣,干扰他们的信号;李善长,安抚百姓,关闭城门,不许任何人出入。”

战斗一触即发。城门处,明军用玄匣改造的武器发射出蓝光,击中信使便会使其爆炸。可信使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强大,明军渐渐有些抵挡不住。皇宫中,玄匣的光芒越来越亮,刘伯温的额头满是汗珠:”陛下,噬星人的飞船已经进入大气层了!玄匣的能量快要耗尽了!”

朱元璋握紧怀中的玉佩,玉佩突然发出白光,融入玄匣中。玄匣的光芒瞬间暴涨,城门处的信使纷纷爆炸,夜空中的异星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光芒黯淡下去,竟开始向后退去。

“成功了!”刘伯温喜极而泣,”噬星人撤退了!”

可朱元璋却望着夜空,眼神凝重。他知道,噬星人只是暂时撤退,他们迟早会回来。而他,必须在那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第九章 帝王心术

大战结束后,应天府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但朱元璋却毫无喜色。他独自坐在奉天殿中,看着玄匣和玉佩,陷入了沉思。刘伯温走进来,见皇帝神色凝重,便知道他在担忧什么。

“陛下是在担心噬星人卷土重来?”刘伯温问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玄匣的能量已经耗尽,玉佩也变得黯淡无光。若噬星人再次到来,我们根本无法抵挡。”

“臣倒有一计。”刘伯温俯身说道,”古籍中说,玄匣可以吸收天地间的能量,尤其是’龙气’。陛下乃真龙天子,若能以自身龙气滋养玄匣,或许能使其恢复能量。同时,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其他的玄匣碎片,集齐后威力会更大。”

朱元璋沉吟片刻:”此事可行。但寻找玄匣碎片之事,需秘密进行,不可声张,以免引起恐慌。汤和,你挑选一批精锐锦衣卫,乔装成商人,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刘伯温,你负责研究如何用龙气滋养玄匣。”

就在此时,太子朱标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父皇,有百姓上报,在濠州发现了奇怪的石片,上面刻着与玄匣相同的纹路。”

朱元璋眼中一亮:”濠州是朕的故乡,没想到那里竟有玄匣碎片。汤和,你立刻带人去濠州,务必将石片带回。”

汤和领命而去后,朱元璋看着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朕百年之后,这大明的江山,还有对抗噬星人的重任,都要交给你。你要记住,身为帝王,不仅要守住江山,更要守护天下百姓。”

朱标跪倒在地:”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几日后,汤和从濠州带回了石片,石片果然是玄匣的碎片,上面刻着完整的星图,比之前的更详细。刘伯温研究后发现,石片上的星图标注了噬星人的母星位置,以及其他几个被吞噬的文明的坐标。

“看来噬星人已经吞噬了不少文明。”刘伯温脸色凝重,”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在他们恢复元气之前,集齐玄匣碎片,增强实力。”

朱元璋将石片放入玄匣中,玄匣果然发出微弱的光芒。他感觉到一股暖流从玄匣传入体内,又从体内传入玄匣,形成了循环。刘伯温见状,大喜过望:”陛下!龙气滋养果然有效!玄匣正在恢复能量!”

就在此时,李善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钦天监观测到,噬星人的飞船已经退到了太阳系边缘,暂时不会再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胡惟庸的残余党羽在云南发动叛乱,声称要”迎接天外来客,推翻大明”。

朱元璋眼神一冷:”这些乱臣贼子,竟还不知悔改。徐达刚走,朕便亲自去平叛!”

“陛下不可!”李善长急忙劝阻,”云南偏远,陛下若离京,恐生变故。不如令傅友德率军平叛,陛下留在京城主持大局。”

朱元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就依你。传旨傅友德,率十万大军前往云南,务必剿灭叛乱,一个不留。”

第十章 劫后余波

傅友德率军出征后,应天府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朱元璋每日都会用龙气滋养玄匣,玄匣的光芒越来越亮,星图也越来越清晰。刘伯温则根据星图,绘制出了噬星人的行军路线,为日后的战斗做准备。

这日,朱元璋正在奉天殿中研究星图,汤和突然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个锦盒:”陛下,这是从云南叛乱首领家中搜到的,里面有一封密信。”

朱元璋打开锦盒,里面的密信竟是用噬星人的文字写的。刘伯温翻译后,脸色大变:”陛下,噬星人虽然撤退了,但留下了不少信使,在暗中扶持叛乱势力,企图颠覆大明,为下次入侵做准备。”

“看来这些信使不除,大明永无宁日。”朱元璋眼神冰冷,”汤和,你传令下去,全国范围内搜捕信使,一旦发现,格杀勿论;刘伯温,你研究如何彻底摧毁信使,绝不能让他们再兴风作浪。”

几日后,刘伯温终于研究出了摧毁信使的方法:用玄匣的能量制作成箭矢,射中信使便能使其彻底毁灭,不会留下任何隐患。朱元璋立刻下令,大规模制作这种箭矢,分发到全国各地的军队中。

随着信使被逐一剿灭,云南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傅友德传回捷报,叛乱首领已被斩杀,其党羽尽数被擒。朱元璋下令,将叛乱首领的首级悬挂在云南城门上,以儆效尤。

庆功宴上,朱元璋看着满朝文武,举起酒杯:”此次能击退噬星人,平定叛乱,多亏了诸位爱卿的辅佐。朕在此敬大家一杯!”

百官纷纷举杯,高呼”陛下万岁”。

宴后,朱元璋独自来到马皇后的寝宫,将玉佩放在画像前:”秀英,你看,朕守住了大明,守住了我们的家。虽然噬星人还会再来,但朕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后,朕会继续守护这片江山,直到最后一刻。”

玉佩突然发出微光,在画像前形成一道小小的光晕,似在回应他的话。

夜色渐深,朱元璋站在奉天殿的露台,望着夜空。那颗异星虽然遥远,但仍在闪烁,似在提醒他,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他握紧手中的玄匣,心中默念:”噬星人,朕等着你。下次再来,朕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露台上的风卷起龙袍的衣角,猎猎作响。应天府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宛如繁星。朱元璋知道,只要他还在,只要玄匣还在,只要大明的百姓还在,就没有什么能摧毁这个王朝。而他的传奇,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