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第3章

第14章

市委书记办公室内,周砚深刚刚听完市发改委主任关于近期重点工作进展的汇报。

主任合上手中的材料,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自然地补充道:“书记,上次您批示过的那个从区局调来的林窈同志,已经到综合处报到有一周了。听李明反馈,适应得还不错,上手很快,交给她的季度报告部分完成得很有质量,数据抓得准,分析也到位。”

周砚深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目光落在窗外,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滑的桌面,发出几不可闻的声响。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

主任察言观色,见领导没有更多表示,便识趣地结束了这个话题,继续汇报其他事项。

然而,在周砚深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心底却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微澜。他知道她会适应,以她的能力,应付综合处的日常工作绰绰有余。他更想知道的是,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竞争更为直接的环境里,她会如何自处,是会选择继续收敛光华,还是……

他收回目光,重新聚焦在主任汇报的内容上,将那一丝异样的情绪压回心底。

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综合处的办公室里,林窈正对着一份刚刚被副处长赵明退回的初稿,眉头微蹙。

“小林,这部分产业关联效应的分析,逻辑没问题,但支撑的数据维度太单一了。”赵明指着屏幕上的段落,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仅仅依靠统计局公布的常规数据是不够的,说服力不强。你需要把近三年相关行业的用电数据、重点企业的用工波动,甚至银行业的特定领域信贷投放变化都拉通分析,交叉验证,才能得出更扎实的结论。”

林窈看着赵明圈出的地方,心服口服。在区局,能把手头现有的数据理清楚就已经算优秀了,但在这里,显然不够。这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习惯了从更多元、更隐蔽的渠道挖掘信息,构建更坚固的逻辑堡垒。

“我明白了,赵处,我马上补充。”她没有任何辩解,立刻应下。

“嗯,”赵明点点头,又看似随意地提点了一句,“数据科那边,你跟小王对接一下,他负责跟电网和几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交换,流程他熟。”

“好的,谢谢赵处。”

林窈转身去找数据科的王同事。那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内向的年轻男人,但一谈到数据,眼睛就亮了起来。他熟练地指导林窈填写数据申请单,提醒她哪些指标需要特别注意口径,甚至主动分享了几个他自己整理的、非公开但极有用的数据来源索引。

“林工,你这个分析角度挺有意思的,”小王推了推眼镜,“之前很少有人把这个产业和信贷投放细节关联起来看。”

“只是初步想法,还需要数据验证。”林窈谦逊地回应。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和接触,林窈对新的环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这里确实看重背景和资源。比如处里那位姓孙的姑娘,据说家里是省里某部门的,她负责跟省发改委对接协调工作就格外顺畅,很多信息能提前获取。又比如另一位副处长,与市委研究室关系密切,起草重大文件时总能得到第一手的参考意见。

有背景和资源,意味着更高的起点,更广的信息渠道,在某些关键时刻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但是,这里能力也很重要。

那种能够处理海量复杂信息、构建严密逻辑框架、精准提炼核心观点、并且能经受住各方质疑和挑剔的硬核能力。处长老李是农村娃出身,全靠一手出神入化的材料功夫和对经济的深刻洞察,一步步走上关键岗位。赵明副处也没有显赫家世,但他对数据的敏感和模型的运用,在委里是出了名的厉害。

在这里,背景和资源或许是敲门砖或加速器,但能力,才是真正安身立命、赢得尊重的根本。没有几把硬刷子,即使靠关系进来,也很快会在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中原形毕露,被边缘化。

林窈忽然明白了周砚深把她调到这里来的另一层深意。

在区局,她可以靠“藏拙”和“低调”勉强维持她想要的平静,因为那里的水面本就不高。但在这里,在水深浪急的市发改委核心处室,她要么被淹没,要么就必须奋力游动,展现出与之匹配的实力。这里的环境,会逼着她不得不拿出真本事。

想通这一点,林窈心里反而踏实了。既然来到这里,那就只能向前。至少在这里,竞争规则相对公平——一切用成果说话。

她不再去纠结那晚的车厢、那个电话号码以及这纸调令背后复杂的动机。她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中,疯狂吸收着新的知识、新的工作方法,努力将自己打磨得更锋利。

几天后,当她将补充了多维度数据、分析更为扎实厚重的报告修改稿交给赵明时,赵明仔细看完,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近乎赞许的表情。

“这次好多了。数据扎实,逻辑链完整,结论也更有说服力。”他顿了顿,看向林窈,“保持这个状态。处里最近在筹备一个关于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能啃硬骨头的人,你准备一下,可能会让你参与部分核心内容的撰写。”

“是,赵处。”林窈平静地应下,心中却知道,这意味着一场更大的考验即将来临。

她抬起头,目光掠过办公室里那些忙碌而专注的身影,最终落在自己电脑屏幕上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图表上。

感觉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