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第3章

“不敢当。”戏志才摇头,目光转向杨牧,“兵法云:‘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战无常势,水无常形,能随机应变者,方为用兵如神。”

“若论神机妙算,子唯早在提议水攻时,便已料到此局。我不过事后补述,远不及子唯深远。”

**

风拂过城头,卷起一片枯叶。曹操负手而立,目光扫过身前二人。

“志才何须自谦?纵览天下谋士,能与你比肩者不过五指之数。”他顿了顿,又看向另一侧,”至于子唯…其智近妖,岂是凡俗可比?”

眸中闪过一丝得意。当日在众人质疑声中,唯有他不顾非议,以文王之礼相待。如今杨牧算无遗策,岂不正印证他曹孟德慧眼如炬?

“报——!”急促脚步声打断思绪。传令兵单膝跪地:”袁术部众果然从东门突围,已被我军伏击,赵将军正率部追击。”

朗笑声骤然响起:”有子唯、志才相助,纵使四世三公又如何?今日定叫袁公路葬身于此!”

******

东郊十里,枯草漫卷。

夏侯惇握紧缰绳,眉间皱成川字:”子龙,军师为何笃定袁术必走东门?若他从别处突围…”

赵云抬眸远望,枪尖折射着冷光:”元让可曾见我兄长失算?”

“不曾。”

“那便是了。”

夏侯惇凝神细忖,发现杨牧所言非但毫无谬误,反倒句句切中要害,字字珠玑。

“既然大哥从未失策,元让何必多虑?”

“兄长既令吾等在此设伏,必是料定袁术大军将突破东门。你我只需静候佳音,待那袁公路自投罗网。”

赵云对杨牧早已心悦诚服。既是杨牧安排在此设伏,袁术必会从此路突围。

“急报!”

“禀将军,袁术大军正自东门突围,距我军已不足十里。”

赵云的尾音尚未消散,传令兵已疾驰来报。

“当真?”

“袁公路果然取道东门?”

闻知袁术果然选择东门突围,夏侯惇先是骇然变色,继而抚掌赞叹:”军师真乃神机妙算,洞若观火!”

“传我将令!”

“各部按预定方案行动,准备迎敌!”

……

彼时。

袁术正率残部自东门突围,欲以迅雷之势奔赴淮南。

“可恨!”

“今日之耻,来日必当百倍偿还!”

奔逃途中,回望渐行渐远的襄邑城墙,袁术满脸怨毒,暗自发誓要雪此奇耻。

“主公。”

“此去当以寿春为目标。守将陈禹有勇无谋,略施小计便可夺取这座要塞。”

“得此淮南最富庶之地为基业,便可南取扬州,东进吴会,南征交趾,西取荆益,与袁本初共分天下。”

行军路上,谋士杨弘正为袁术筹划立足扬州的新策。

“二分天下?”

听闻能成割据之业,袁术眼中闪过喜色。但想到竟要与那庶出的袁绍平分江山,心中又涌起阵阵不甘。

袁术对兄长袁绍这个庶子充满鄙夷。

仅仅因为伯父袁成无子,袁绍便被过继为其嫡子,地位骤升,还赢得父亲和叔父的偏爱。

更令袁术嫉恨的是,袁绍擅长伪装,结交名士儒生,使得士人皆推崇他,反而自己这个嫡子常遭讥讽。

袁氏”四世三公”的荣耀几乎都被袁绍占尽,而自己却黯然失色。

“袁术!”

“我们等候多时了,还不速速下马受死!”

当袁术仍沉浸于谋士编织的美梦时,大军已踏入曹军埋伏圈。

看到袁术军出现,早已埋伏的夏侯惇当即跃马而出。

“夏侯惇!”

袁术惊愕失色——既然曹操麾下大将在此,岂不意味着曹军主力也在附近?

果然,夏侯惇话音刚落,埋伏的曹军弓手万箭齐发。

漫天箭雨遮蔽天空,呼啸而下。

“不好!”

“中计了,快撤!”

袁术急令撤退,却为时已晚。

军队刚遭洪水围城惊魂未定,又突遇曹军伏击,顿时军心溃散。

嗖!嗖!嗖!

利箭如雨倾泻,山谷中哀嚎四起,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众将士听令!”

“取袁术首级者,连升 ** ,赏千金,赐良田百亩!”

见袁术军如麦秆般纷纷倒地,夏侯惇立即挥军冲锋。

“杀!”

“冲啊!”

“宰了袁术!”

夏侯惇一声令下,曹军将士如同出笼猛虎,嘶吼着扑向袁术的大军。

“主公!”

纪灵挥刀劈开几名曹兵,血迹斑斑的铁甲在日光下泛着暗红。他冲到袁术身旁,气息粗重如牛:”必须立即突围!”

“突围?”袁术双目赤红,额角青筋暴突:”曹阿瞒不过是个阉宦爪牙,我袁公路岂能屡屡不战而逃?”

乔蕤策马赶来,铁面凝霜:”我军士气低迷,曹军势如破竹。若等曹操合围,恐难脱身!”

张勋杀出血路,急声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要保住性命,何愁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袁术环顾四野,满目疮痍的战场让他惨然一笑:”丧家之犬,安敢妄言卷土重来?”

“昔日高祖屡败于项羽,终在垓下定鼎!”阎象须发皆张:”主公今日之败,不过是时运不济!”

这番话语似惊雷炸响,袁术浑浊的眼眸忽然迸发出精光。他整了整染血的冠冕,厉声喝道:”传令三军——”

袁军突围记

“众将士听令,随我杀出重围!”

袁术一声令下,低迷的士气为之一振。

刀光剑影间,血腥厮杀拉开序幕。

然而——

纵使袁军士气复振,终究难挽败局。

最终纪灵、张勋、乔蕤等将拼死血战,护着袁术冲出包围,仓惶逃往寿春。

曹营庆功夜

当夜曹军大帐灯火辉煌。

“哈哈哈…”曹操朗声大笑,”全仗子唯妙计,我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襄邑,更料准袁术突围路线。任他出身名门,此番也难逃一死!子唯当记头功!”

端坐上首的曹操志得意满,尚未结束的战局已被他视作囊中之物。

“主公过誉。”杨牧拱手,”不过借天时地利之便,不足挂齿。况且胜负未定,袁术非等闲之辈,其帐下能人众多,恐生变故。”

曹操笑容微凝,正欲追问,忽有亲兵来报:夏侯惇、赵云得胜归营。

夏侯惇与赵云率军凯旋,曹操未再追问杨牧,静候众人归来。

“主公。”

“军师。”

“末将无能,竟让袁术脱逃,请主公惩处。”

众将领虽得胜还营,却神色黯然,垂首不语。夏侯惇尤为懊丧——袁术竟在他眼前遁走。

“什么?当真让袁术跑了?”曹操闻言一惊。天时地利俱在,连袁术逃窜路线都已料定,竟仍失手?

众将不约而同望向杨牧,眼中满是骇然。

又被他料中了!

当真有人能未卜先知?

杨牧神色自若,似乎早已知晓结局。

“哈哈哈…”曹操突然大笑,逐一扶起众将:”此战大破袁军,全赖诸位奋勇当先,皆当重赏。”

“至于袁术逃脱,实因我军兵力不足,岂是诸将之过?若要问责,本帅首当其冲。”

这番话令众将心悦诚服,帐中气氛渐缓。

曹操负手又道:”袁术屡战屡败,兵马折损殆尽,如今连南阳根据地都已丢失,不过丧家之犬。”

“即便苟活,焉能东山再起?”

“主公英明!”曹氏宗族将领齐声应和:”袁贼虽侥幸逃命,终成釜底游鱼,再无翻身之日。”

人们都觉得袁术连续吃了这么多败仗,肯定彻底完蛋了,再也翻不了身。

“这话可不对。”

杨牧轻笑着摆摆手:”主公,袁术虽然这次输得惨,但他家世代公卿的名望还在,淮南又是富饶之地,要不了多久他就能重整旗鼓。”

“还能东山再起?”

听到杨牧说袁术有可能卷土重来,曹操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野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

“既然袁术已经成了丧家之犬,就不能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传令下去!全军立即出发,务必彻底剿灭袁术!”

曹操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当即就要派大军乘胜追击,非要置袁术于死地。

“且慢!”

就在众将准备接令时,杨牧再次上前劝阻:”主公,袁术虽然溃不成军,但东边的陶谦正在兖州活动。何况咱们刚拿下兖州,人心未定,此时全力追击袁术并非上策。”

“依我看,不如借着大胜的威势,与曹仁将军合力围剿陶谦,先稳固后方。”

“子唯啊,你刚才也说袁术可能死灰复燃,现在不除掉他,岂不是纵虎归山?再说徐州陶谦不过是个庸才,有子孝守着边境,拖他十天半月不成问题。咱们完全可以先解决袁术,再回师收拾陶谦。”

曹操不以为然,还是倾向于先追击袁术。

“不然。袁术已是强弩之末,主公既然能击败他一次,就能再胜他三五次。现在他孤身逃窜,行踪不定,大军追击如同大海捞针。万一最后没能斩杀袁术,反而耽误了围剿陶谦的最佳时机,岂不是得不偿失?”

**

杨牧稍作停顿,又道:“袁术遭此大败,想重振昔日声势,少说也要数年光景。”

“有这几年时间,明公足以整合兖、徐、豫三州之力。届时以三州之众对付一个丧家之犬……强弱之势,一目了然。”

说罢,他安然落座,留予曹操思索之机。

“主公。”戏志才沉吟片刻,亦附和道:“子唯所言极是。兖州乃根基所在,不容有失。当速派援兵助曹仁将军稳固后方。”

“况且,我军初衷本是阻袁术、陶谦联军,解秋收之危。如今非但危机已除,未来数年更无须忧心袁术南扰,可谓功成圆满。”

“还望明公慎思!”

见两大谋士皆反对继续追击袁术,曹操只得按下诛灭袁术之念。

“妙才!”

“末将在。”

“着你率五千精骑追击袁术残部,若遇其踪迹,格杀勿论!”

“末将遵命!”夏侯渊慨然领命。

“余众随我班师兖州!”

“诺!”

……

冀州,朝歌。

袁绍见颜良、文丑呈上黑山军首领于毒的首级,朗声笑道:“真乃我冀州虎将!千军万马中取敌首级,如反掌观纹!”

黑山军盘踞太行,屡联公孙瓒袭扰后方,早成袁绍心腹之患。此番他亲临朝歌,正是为永绝后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