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王姒听到两个哥哥的话,尤其是王之义的那“虽然……也不能……”的句式,忍不住的无语。
这两人,还真跟上辈子一模一样。
一个老古板,一个刀子嘴。
两人未必是绝对的坏人,却总会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儿。
前世,王姒想着自己占了原主的身份,想把王家人当成自家人。
却屡屡被坑。
有了教训,王姒便不会轻易付出真心。
比如赵氏……确实是慈母,却不是她一个人的母亲。
也、不一定!
如果赵氏被三块叉烧伤透了心,那么——
王姒眸光流转,禁不住有了想法。
她抬起头,认真的对王之礼、王之义说道:“阿娘为什么不能跟父亲和离?”
“四哥,刚才你也说了,这次是父亲犯了错,累及全家。平日里,他也更偏宠小妾。他都宠妾灭妻了,难道还不许母亲和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大哥、四哥,你们确定要在这里,跟母亲说些已经注定无法改变的废话?”
王姒非常不客气,全然没有平日里对于哥哥们的敬爱。
王之礼、王之义很是气恼。
赵氏却无比熨帖。
她知道,小女儿这是在维护她。
其实,在天牢的时候,赵氏就发现了。
她生了四个孩子,真正贴心的,真心心疼她的人,只有小女儿王姒。
王娇被宠坏了,更亲近太夫人。
王之礼读书读呆了,满脑子的仁义道德。
王之义则是直肠子,他未必是真心责怪母亲,但说出的话,确实真的扎心。
“我早该想明白的,人与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即便是嫡亲的母子、母女,不投缘就是不投缘!”
“也罢,早就说过‘问心无愧就好’。我只管尽到为人母的责任,其他的,不必在意!”
“……我、还有阿姒!还有父母、兄嫂们!”
赵氏彻底想明白了。
她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女人幸运,丈夫虽然不卡普,儿女也都不省心,但,她依然有依靠。
王之礼听了王姒的话,顾不得身体的疼痛,尊严被践踏,艰难的昂起头,想要好好的训斥妹妹一通。
站在他一旁的妻子李氏,赶忙扯了扯他的衣袖。
王之礼转过头,不耐烦地看向李氏。
李氏抚了抚自己的小腹,“大爷,七妹妹说得对,我们即将要被流放,就只有片刻与亲人道别的时间,还是说些更要紧的吧!”
大人可以吃苦,孩子呢?
李氏知道自己比不上婆母,婆母有强有力的娘家做靠山。
她的娘家,早已败落。
别说娘家没有能力把她接回去了,就算把她接回去了,她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估计用不了几天,娘家就会把她嫁出去。
要么是几十岁的老头子,要么就是有瑕疵的纨绔。
跟这些人比起来,李氏宁跟跟着王之礼。
这人虽然迂腐了些,可要脸、要名声啊。
李氏成婚还不到一年,就已经摸准了王之礼的脾气,她有信心拿捏他。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李氏怀孕了。
武昌侯府倾覆,卫国公府却还在。
王之礼作为卫国公府的表少爷,卫国公府定不会不管他。
兴许啊,以后王之礼还能有机会回京城,做回富贵体面的世家贵公子呢。
这不,婆母赵氏顺利和离,还带着小姑子来送行。
李氏眼尖,看到婆母乘坐的马车后面,还跟着两辆宽敞的大马车。
“婆母果然疼爱儿女,这马车,应该是送给我们的!”
“马车里,估计还有其他的东西!”
有了这些,接下来的流放之路,应该就不会那么的难熬了!
王之礼虽然死板,却也不是真的不知死活。
不说别的,他脖子上挂着的枷板可是实打实的。
几十斤重,又沉又勒人。
刚才从大理寺的牢房,一路走到北城门,他的脚上也起了泡,火辣辣的疼。
仓禀足才能知礼仪。
又累又饿的情况下,人也只能顾及生理的本能。
王之礼没有李氏细心,发现了马车。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母亲,这枷锁实在太沉了!我、我倒是可以忍一忍,四郎年纪小,正在长身体,他恐怕受不住啊!”
自己身体的疼痛,远比维护父母婚姻、家族清名更重要。
王之礼没了刚才的大义凛然,开始向赵氏卖惨。
赵氏:……
其实,如果儿子“死板”到底,她还能高看一眼。
因为这表明,儿子是真的恪守礼法,宁死都不愿屈服。
结果却不是这样。
意识到自己的长子可能是个“伪君子”,赵氏愈发地失望。
“大郎,四郎,你们放心,我一会儿去找官差。”
“时间紧急,别的就不说了,这些是我给你们准备的,马车,车厢里有被褥、衣服、药丸……”
赵氏拉住李氏,重点跟她交代:“还有一辆马车,是给差爷们准备的!”
李氏了然地点点头,“母亲,我懂!我们是被流放的人犯,不能比官差还舒坦!”
赵氏舒出一口气,太好了,儿媳妇是个拎得清的。
她赶忙又交代了一句,然后拿出了银票,分别塞给了李氏、王之义和王娇。
“还有沿途的驿站,你们大舅父也做了安排。不过,到底不能太张扬,你们也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赵氏恨不能多长一张嘴,如此也能多跟儿女们交代事情。
她有太多的话想说,也有太多的不放心。
“好了!时辰不早了!该上路了!”
领头的官差骑上马,手里拿着个锣,哐哐哐地敲了起来。
途径赵氏等人的时候,赵氏赶忙叫住了他。
“差爷,孩子还小,没有经历过这些,这一路上,还烦请您多多照拂!”
赵氏说着,顾不得贵妇人的身份,偷偷塞给官差一个荷包。
官差没有下马,俯下身子,熟稔地接过了荷包,手指轻轻捻了捻。
沙沙的。
唔,是银票,面额应该不小于一百两。
官差也是个经常押解人犯的,非常懂“潜规则”。
他满意的笑了笑,一双细长的眼睛瞥了眼王之礼、王之义……脖子上的枷锁,意有所指的说道:“这位夫人,放心,规矩我懂!”
“不过,现在还在京城外,人多眼杂,等上路了,我会酌情安排!”
一百两银子,还有一辆价值六七十两银子的马车,以及衣物、被褥、干粮等物,足够让他给两个少爷秧子卸下枷锁了。
官差在默默算账,拥有前世记忆的王娇也在算账……
书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