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族两大至强者和其他大能都纷纷离去,只剩下巫族的几大祖巫担忧后土只身踏入人族禁地。
祝融与共工向帝江询问对策。
帝江决定先撤退,因为进入人族禁地是圣人法则,非圣人无法进入。
他担忧后土的安全,那是他们最小的妹妹。
姜尘在一剑断开万古时空后,无法维持圣人法力。
他遭受体内无尽的因果业力的焚烧,从天上跌落,身体如同空壳。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大惊失色。
姜尘突然感受到体内的天道因果似乎消除了一部分,这使他感到惊讶。
原来,他为人族点燃的第一缕薪火的庞大功德似乎消失了。
他决定利用异火来吸纳业力之火,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力量。
在他的引导下,业力之火将他修为提升至太乙金仙大圆满,只差一步就能成为顶尖强者。
然而,他体内仍有无边无际的庞大因果之力,只有天道功德才能消除。
姜尘内心平静,全无不满之意,反倒心生宽慰。
他已立下人道,不再贪图天道的功德与因果。
若能剔除体内纠缠的天道因果功德,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一种难得的福祉。
这能使他彻底跳出天道长河,更深刻地契合人道。
然而,他对人族第一缕薪火的功德仍感不足,仍需更多。
燧人氏向他呼唤,声称人族有大运可抵天大的因果,但姜尘拒绝了。
他已有办法消除体内的因果,不愿以牺牲人族的修道天赋来换取。
他深知,人族修道天赋者本就稀少,每万人才出一地仙境,他如何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清静?
众位人族始祖意有所指地看着他,暗示不断。
姜尘疑惑地转身,顿时眼前一亮。
眼前站着一位美丽非凡的女子,大眼睛如清澈泉水,面容仿佛是天地造化的杰作。
他认出了这是巫族的准圣后土。
他不明白后土何时潜入了人族的禁地。
刚才他专注于施展剑法,并未注意到这位准圣的存在。
姜尘心中警觉,知道人族禁地中无人是后土的对手,自己也不例外。
若非体内强大的因果令他无法施展道法,他或许还能有所抗衡。
可惜现实无法假设,一切已成定局。
后土看出了他的警惕,感到好奇不已。
后土注视着姜尘,眼中充满好奇。
她被他吸引,并非因为他从太乙金仙跃升为圣人的经历,而是因为他身上散发出的平和气息。
身为准圣的后土,对天地间万物的情绪有着敏锐的感知。
她感受到姜尘身上流淌的平和愿望,那是他希望洪荒天地间的万灵能够和平共处,无血无乱,无争斗,无族人死去的愿景。
后土喃喃自语:“未来,若有机会,我也希望能为巫族创造一片祥和之地。”
姜尘听到这话,不禁感到黯然。
他明白后土能感觉到他心中的忧虑。
人族虽然已经安定,但姜尘心中的重担并未减轻。
他坦诚地告诉后土:“人族看似祥和,但大地上的皑皑白骨,都是人族枉死的生灵。”
后土听后,脸上浮现出叹惋与忧愁的神色。
她向巫族为人族的争斗波及太广而道歉,但姜尘认为这并非她的错,而是人族过去的弱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后土问道:“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姜尘回答:“人族目前有自己的超脱之路可选,我暂时不需要做什么。
但我希望去葬下散落在大地的遗骸白骨,让他们的亡灵得以安息。”
他选择了一条看似对自己没有多少帮助,却让他心安的路。
他并未急于获取庞大功德来抵消体内的强大因果。
他愿意为这些已经逝去的生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时他眼中流露的悲悯和决心让后土深感震撼。
接下来两人将开始一场走向未知的前行。
为了安葬所有的人族遗骸白骨,他们决定在人族大地上行走一次。
后土褪去了所有的隐藏,如同邻家小妹妹般单纯和良善。
她的话语充满了感伤和哀恸。
“我能否与你一同走?”
姜尘沉默了片刻然后点点头同意了她的请求开始了他们令人肃穆而感伤的旅程——白骨成山肉泥作土之旅程。
姜尘展现出的纯良之心,让他无法拒绝。
在人族之中,准圣的实力意味着绝对的战力。
一念之间,整个部族都有可能被覆灭,无法更改。
因此,他点头同意了后土的请求。
他对后土说,自己不知道这次在人族大地要行走多久,如果她愿意承受苦累,可以跟随自己。
心中感慨万分,他看到后土眼中对自己的崇拜和信任。
后土想起了姜尘在首阳山上的英勇表现,他持剑对抗妖族两大至强者,与太清圣人抗衡,为人族赢得了机会。
尽管她实力不足,但她一直梦想着能像姜尘那样。
她被禁于此地,是因为她感悟到了天注定的命数。
姜尘看到后土的坚定眼神,不再多说什么。
他望向首阳山下的亿万人族生灵,他们像一片乌泱泱的海洋,无边无际。
他将目光转向身前的人族前贤,如轩辕氏、神农氏等。
他告知人族已经开辟了两条崛起之路,但过多的超脱之路只会让人族混乱和消耗更多的精力。
他知道那一方天堑大渊无法长久守护人族,因此人族需要快速崛起至强者。
一尊大罗远胜于百万立地成仙者。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将暂时离开。
当他回来时,便是人族再度繁荣昌盛之时。
他的声音平和无比,却能传到每一位人族生灵的耳畔。
无人质疑他的想法。
他们信奉着他们的人皇姜尘为他们开辟的新天地和指引的崛起之路。
有人如轩辕氏般担忧他的身体状况和体内的因果问题,但无人言说。
轩辕氏察觉到姜尘通过他化自在提升至圣人境界后,对他体内因果的想象感到惊讶。
他嘱咐众人无需担忧,并强调人族千年后必将有所改变。
姜尘和后土离开首阳山,开始在人族大地上行走。
他们目睹了人族大地的残酷现实,处处是死亡和废墟,死去的生灵数量惊人。
姜尘在一处原始部落废墟中蹲下,感慨身为人族之主的身份。
后土看到这一幕,对姜尘表达了感伤之情,并感叹巫族与人族的生死之别。
姜尘则解释巫族争斗虽有死伤,但与人族面对强大敌人的情况不同,人族的死亡更为惨烈。
人族自诞生以来,命运多舛,气运被夺,连初始亲近人族的造世圣母女娲也渐行渐远。
面对此劫,后土内心沉重,看着地上堆积的白骨和流淌的鲜血,仿佛自己负有罪责。
姜尘则平静地面对,并以力量挖掘大坑,准备埋葬这些遗骸。
后土见状,主动协助姜尘。
他们的举动并非徒劳。
姜尘的战力得益于人族的族群特性,得以与圣人对抗,甚至开创出一条与天道并存的人道,成为历量劫而不灭的存在。
因此,他选择为人族做一些事情,埋葬这些白骨,以此洗涤和修炼自己的心灵。
后土安慰姜尘,称他在人族的陵墓前表现出的举动,若天地间的灵气有知,也会为之欣慰和自豪。
姜尘因此有所触动,意识到他所遗漏的重要一点——人道的力量。
他相信人道不弱于天地二道,而后土开辟六道轮回地道的行为,正是对人道发展的巨大贡献。
若能在后土开辟地道的过程中为人族争取到更多先机,将有利于人族的未来发展。
在人道圆满之前,存在着无可争议的利益和益处。
然而,开辟一条道路并非易事,对此姜尘深有体会。
尽管内心有所焦虑,但他明白这件事情急不来。
天道诞生是自然规律,人道诞生则源于意外,而地道的诞生需要合适的时机和特定的机缘。
姜尘暂时放下心中的纠结,决定顺其自然。
姜尘和后土一同行走于人族大地之上,历经一年又一年,走遍数百个人族原始部落废墟和遗址。
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和杀戮的残酷现实,白骨堆积如山,鲜血汇成海洋,肉泥覆盖土地。
他们埋下的白骨几乎如同高耸的山岳,竖立的墓碑如同无法逾越的天堑,承载着死去生灵的意志。
每一次埋葬原始部落遗址的残骸后,姜尘都会驻足停留一段时间。
他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死亡和苦难。
经过三年的人族历程,他们走过了上千个原始部落遗址和废墟。
而在人族历十年时,他们埋葬了第三千个原始部落的残骸。
后土用准圣手段追溯时光,每次到达一个部落时都会了解这片地区的过去。
他们有时会看到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之地,人们安居乐业,努力修炼。
然而,随着妖族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得不刻苦修炼以应对挑战。
如今,那些曾经的美好都已成为废墟和灰烬。
在人族历经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的岁月里,姜尘和后土始终并肩前行,重复着埋葬白骨、竖立墓碑的动作。
虽然这个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但人族大地上的白骨、鲜血和肉泥始终触动他们的心弦。
一处处人族原始部落废墟遗址被埋葬后,一座座无名墓碑的陵墓也随之建立起来。
姜尘与后土踏遍人族凄凉之地,历经无数枯骨与陵墓。
他们埋葬了人族古史过往的最后一座陵墓,心境随之豁然开朗,体内一丝枷锁随之解开。
虽然未突破境界,但姜尘明白只有消除体内的大因果才能踏入大罗境。
经过三百多年的相伴,姜尘感受到葬下人族古史所带来的好处。
他发现,在埋葬那些死去的人族后,体内的大因果居然有所减少。
他没有隐瞒后土这一发现,因为他们早已是并肩同行的伙伴。
后土理解姜尘为人族的付出,认为这是亡故的人族为他们的人皇尽最后的力量,希望他们的意志能引领人族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崛起。
相较之下,太清对人族的不闻不问甚至帮助妖族帝者,让姜尘的行为显得更加伟大。
书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