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朱文奎舒妃太子快造反小说在线推荐

第2章 孤要与燕军决战金陵

“您要和燕贼……决一死战?”李大宝不敢置信的重复了一遍,喉咙咕噜咕噜的咽了咽口水,良久才反应过来。

而后摆出一脸颓丧的哀求道:“太子爷,输赢的事奴才不敢乱讲,可今日斗胆说句实话,您还是个未及冠的孩子,哪懂得什么兵甲凶险、战场机要!燕贼三十万大军,其中有十万精锐之师常年在草原与北元交战,连耿炳文老将军、李景隆大将军也兵败如山倒,金陵守军拿什么来抵抗?更别提要打赢这一仗,燕贼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李大宝身后的锦衣卫也露出苦笑和嘲弄,这位往昔醉心于长生不老的年轻太子,有朝一日竟能说出这番话,简直比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要令人大跌眼镜。

但现在燕军已经打到江对岸,说这话不觉得有些晚了吗?

朱文奎见众人的模样,心里清楚了七八分帝都守军的心态。自耿炳文在真定兵败后,大明战神李景隆接连使出昏招被朱棣打的丢盔弃甲,五十万大军从北溃退到南边,打散的队伍被朱棣收编了二十万,这才有今日燕王兵临城下的威风。

但为什么输,因为朝廷里有内贼。

谁是内贼?文官集团有谷王朱橞,军方有三军统帅李景隆!

这两个大奸臣,一个在朝堂上给朱允炆出昏招,一个领大军给朱棣千里送人头。更可恨的是坚不可摧的金陵帝都,最后也是这两个奸贼里应外合,开门迎入燕军杀进城内,和那明末的汉奸吴三桂形同一丘之貉。

若非这两人作祟,朱元璋机关算尽,留给朱允炆这么扎实雄厚的经济军事基础,岂会在短短三年内土崩瓦解,以至于到了今天逃亡的地步。

想要和燕王扳扳手腕,必先诛此二人及其党羽。

朱文奎打定主意,目前还是先稳住朱允炆,若这不靠谱的老爹逃了,军心涣散之下,南京城必崩。

“速速带孤面见陛下!”朱文奎觉得乱世之中人性劣根都是欺软怕硬,没有威严肯定不行,既然自己是太子爷,就要有太子爷的做派。

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大宝见他不再纠结于和燕王决战,以为朱文奎想通了,愿意随建文帝逃亡,苍白的脸上有了欣喜之色。这个节骨眼,金陵似是一口大棺材,皇城便是其中的腐尸,现在趁棺材盖子还没有关上,还有一丝逃亡的机会,等燕王真的打了进来,就该给大家伙上坟了。

能活命谁愿意死呢?

锦衣卫从东宫马厩拉来两匹快马,为首的锦衣卫佥事宣巍登上马背,指着另一匹马道:“太子殿下,请上马!”

他眼中充满了嘲弄之色,显然这些锦衣卫也认为朱文奎打算弃城逃窜。

大明开国以来,对外平定中原,北征大漠。其内修撰律法,查治贪官污吏。

文治武功,威名赫赫。

但今日建文皇帝和太子竟要抛下城中百万子民,甘愿做一个流亡之徒,如何对得起太祖和开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盛世太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家的豪言仍在,可当今朝廷却是奸人当道,忠臣淹埋,在锦衣卫的眼里,建文皇帝和朱文奎实乃朱家不孝子孙!

宣巍再度讥笑。

李大宝闻言,身体一哆嗦。手指颤抖的指着宣巍,厉声喝问:“宣佥事,好大的胆子啊!殿下从小便不善骑术,如何上马经受颠簸!咱家当你无心之失,快快取马车来,护送殿下赶往北安门与皇爷汇合!”

宣巍不为所动,冷酷的眼睛扫了过来,怜悯的看着李大宝,摇了摇头。

乱世之中,忠心之狗却也是丧家之犬,不屑与之为伍!

朱文奎看在眼里,知道这些锦衣卫平日里骄纵惯了,宦官在他们的面前只不过当成摇尾巴的阉狗。现在离朱元璋驾崩不满四年,洪武一朝的帝王积威尤在,加上锦衣卫的鹰犬们大都由朱元璋一手提拔,嚣张跋扈在所难免。

这才几年,偌大的家底被朱允炆祸祸成这样,他们不鄙视朱允炆这对父子才怪。

朱文奎摆了摆手,阻止李大宝继续呵斥,反而饶有兴趣对马上的宣巍道:“宣佥事,是吧!”

“正是卑职!”宣巍驾马作揖,他也想看看这位年幼的太子要如何回答他。

朱文奎笑呵呵道:“孤有一问,宣佥事,你怕不怕大江对岸的燕军?”

宣巍眼神一闪,又正色道:“怕!当然怕,可卑职怕却不惧死!”

朱文奎又问:“你很诚实,那孤再问你,是你一个人不惧死,还是锦衣卫不惧死?”

宣巍翻身下马,朝即将日落的西山跪道:“日月山河所照,皆为我大明龙图!锦衣卫乃先帝麾下忠烈之后,成立之初,便为了护佑大明,吾辈当马革裹尸以报圣恩,又何惧乱臣贼子!”

朱文奎露出赞叹的神色,示意他起来说话道:“宣佥事请起,国破山河之际,事急从权。锦衣卫皆是我大明先烈遗孤,本殿信任你们!你速去锦衣卫衙门召集有志之士,随孤前往北安门迎回陛下,誓死抗击燕军!”

一旁的小李子闻言,匍匐跪地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啊!此为犯上作乱之罪。您切不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他一个小小的佥事,又怎么知道燕贼的军威,不过逞口舌之辩,徒增笑耳!”

大宝太监本能将朱文奎的愚蠢想法甩锅给宣巍,他越想越可怕,甚至到了毛骨悚然的地步。若太子被锦衣卫裹挟劫持了陛下,因而城内大乱,燕王趁机攻破京城,然后杀鸡一般的处死了这对可怜的皇家父子……

他似乎看到了紫禁城内悲惨的结局,但此刻没有人在意他的话。

宣巍看向了朱文奎,见后者点头,领了人马迅速消失在大殿。

朱文奎入殿找了一张椅子,优哉游哉的从茶壶里倒上一杯好茶,自顾品了起来。

锦衣卫的支持坚定了他内心的想法,他们凌驾在百官之上,只听从皇室的命令,让很多决策不需要三司省台的同意,包括生杀大权,而恰恰朱文奎需要这样的权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