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赚外快的工人们
刚进门就看到老妈林桂芬忙碌的身影。
居然是用之前的碎布头做了一批绑带。
家里有缝纫机。
到时候捆扎起来,看起来正规一点。
再用透明塑胶袋包装一下,那就更正规了。
跟外企打交道,很注重细节。
该有的排面要有。
“老妈你不再睡一会吗?”薛渊有些心疼。
三班倒真的很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熬的。
好好的会计,发配到车间,工作辛苦不说,还要熬中班夜班。
年轻人还行,上了点岁数的人真的不好受。
这几天还要为他的事情操心。
“没事,厂里面可以互相照应,偷空睡一会。”
流水线工作哪里能空闲下来,上班做到下班,除非机器停了。
多半确实是有工友好心照顾她。
但这样的人毕竟少,大多数人都是趋炎附势。
尤其随着杨建刚打击报复的升级,他老妈在厂里的处境更加艰难。
上一世甚至被人排挤欺凌到愤而跳河。
他忽然灵机一动,“老妈你们厂里有没有人愿意夜班出来接点私活,二十块钱半天,正好回家睡个觉再接夜班。”
“当然高兴了,能多赚钱还有谁愿意睡觉。半天时间二十块钱一个个都跑得快了!哪个老板这么大方?我也去啊!”林桂芬显然很高兴。
薛渊忍不住心酸。
普遍三四百块月工资的时代,基本没有休息,一天算下来十几块钱。
半天时间给二十块,真的很好了。
他甚至愿意再多给一些,只为了他妈在厂里能有更好一点的对待。
毕竟他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让老妈直接摆脱这种泥淖。
“我不让你去你肯定不乐意,那我给你交个底。”
薛渊将今天能说的说了一遍,安抚好了林桂芬。
“你告诉她们,就说是舒志明厂里的活,让她们管住自己的嘴。”
他仔细交代老妈,甚至让她吓唬那些工人,不要在舒志明厂里乱说话,别泄了他的老底。
夜色彻底如墨般泼了下来。
薛渊打开了灯。
双管的日光灯有一根噗嗤噗嗤的跳。
他拎起一把笤帚,伸上去在灯架上哐哐敲了两下。
顿时就不跳了。
电流声音稳定地带来一片雪亮。
灯光之下,显得人格外的白。
薛渊能清晰地看到老妈的眼袋有些浮肿,皱纹也多了几条。
“晚饭想吃点啥?”
“面条呗!还能有啥?”
“前两天都是荷包蛋面,今天来个炒蛋面咋样?”
于是钻进厨房,拎了把稻草打了个结,嗤一声火柴吐出火舌头将稻草沾染,往灶膛里一塞。
铁锅里的水刚开始沸,就看到爷爷锃亮的光头探进来。
来蹭了一碗炒蛋面。
吃的稀里哗啦,满头大汗,还不停砸吧着嘴,一个劲地夸奖手艺好。
欢声笑语跟温暖的荧光一起填满了整个厨房间。
吃完爷爷主动去收拾,林桂芬也没拦着。
以前奶奶在的时候,怕二伯二伯母说闲话搞事情,不敢明着照顾他家。
奶奶走后,爷爷就没什么顾忌。
谁对他好,谁不好,老人心里自然有一本账。
“你今天摔了一跤,裤子破了。我那里有一身你明天拿去穿,你小姑买给我的。他们金陵人洋盘,年轻人穿穿,我老头子不来事的。”
也没有问他怎么摔的跤,之前也一直没问过要碎布头干嘛,知道他主意正,有主见。
他妈也是,从来都是无条件支持他。
这就是家人之间的信任跟温暖。
甚至薛渊都没有说碎布头可以卖大钱,只说要挣学费。
“外面什么声音?”
听着外头隐隐约约有咿咿呀呀的声音。
“今天有人来唱滩簧,我记性不好了唉哟,我是不是老年痴呆。”
爷爷拉开凳子站起来,兴冲冲就往外赶。
又猛一回头,也不怕闪到脖子,“要吃宝塔糖吗?我给你买点?”
滩簧就是大众熟知的一种社戏,传统曲艺的说唱形式。
这个“滩”有些人说是上海滩,从浦江开始流传。
其实从清朝时候江浙一带就广为流传了。
而“簧”是指乐器里震动发声的竹片。
这种社戏其实很有意思,除了地方戏曲,还有逗趣意味的说唱。
唱戏间歇说些俏皮话,有些嘴皮子利索的常常让人捧腹大笑。
就当是早期脱口秀,相声。
主要是为了唱戏间歇卖些货。
毕竟唱戏是不收人钱的,都靠卖些宝塔糖、梨膏糖之类。
宝塔糖是吃蛔虫的,可薛渊这么大了。
看到薛渊无语的眼神,爷爷拍了拍光头,“对对,我说的是梨膏糖。反正你弟弟要吃,买几颗。”
“我弟弟前几天刚吃,吃完扒拉出两条蛔虫,还是你弄的。”
九岁的弟弟在外婆家过暑假,这会只怕正在咔嚓咔嚓啃梨膏糖。
薛渊倒是真想念小时候去外婆家。
吃完晚饭门口乘凉,看远山,看星辰,看萤火虫点点,听犬吠,听虫声,听人间笑语。
八九点就睡眼朦胧,在柴火烧的大铁锅里洗完澡,钻进蚊帐里,外婆在背上扑上痱粉,在六神花露水的味道里头安然入眠。
长大了才明白,年少时的无忧无虑是多么的珍贵。
薛渊累了,没有去听社戏的心思,在大铁锅里头洗了澡。
头发湿漉漉的,用干毛巾擦了擦,便直接钻进了蚊帐。
房间里头他妈妈已经点上了蚊香。
十点多妈妈就要去上夜班,这会在做些准备。
黑夜中,看着一点通红的蚊香头,眼皮发重。
要不是膝盖上手肘上还有手掌上的擦伤刚才被水打湿有点疼,他早就一秒入睡。
重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么安宁。
舒志明一言九鼎的人,事情应该不会有反复。
就看贝特公司那边了。
这一觉睡的特别安稳,在密密的人声中醒来。
第一反应就是妈妈下了夜班喊了人回来。
揉着眼睛下去,好家伙,家里坐着,外头站着,黑压压的人头。
看到薛渊,都笑着跟他打招呼。
毕竟他考上了市里的高中,也算是小小证明了一回自己。
还去舒志明那里拉了活。
薛渊招呼她们坐着,他拉着他妈去菜场买早点。
一问才知道,一开始林桂芬只跟几个关照过她的工人讲。
但这几个工人都有自己要好的,就都拉了过来。
有二十三个人。
林桂芬有点忐忑。
毕竟二十来个人,每人二十块,一天就要四百多块。
“要不我去你阿姨那里一趟。”
家里倒是有几百块,但是顶多付一天工资。
还要去买包装袋,要找卡车,这些钱是一定要花的。
但工资也不能欠着。
“不用,我来想办法。”
薛渊摇头。
他早就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