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敲登闻鼓告御状
翌日清晨,顺天府门前的登闻鼓被一个小孩敲响,一堆看客围在门口指指点点。
顺天府尹重重敲响手中的惊堂木:“堂下何人,今日何故敲响登闻鼓?是有冤情错案需要陈情还是有急奏要上达天听?”
顺天府尹眯了眯眼,小孩有什么奏事需要上达天听的?只怕是有冤情要上报。如此想着,他抚了抚胡须。
不想,小孩接下来一番话打破了他内心所想。
“草民拜见府尹大人。回府尹大人,草民有罪,草民要自首。”小孩埋下头跪在地上,态度虔诚。
“我朝法纪严明,自首可减轻罪行。你且说来,犯了何罪。”府尹再次敲响惊堂木。
“恶逆。”谢清澜轻轻吐出两字。
人群因为她这句话变得沸腾起来。
“这…这小娃娃看起来乖巧讨喜的,怎么内心这么狠毒?!”
“就是啊,年纪小小,杀了人却一点都不羞愧。这究竟是哪家的孩子?怎会如此恶毒?”
“看起来倒像是大户人家的穿着,嗤,这就难怪咯,纨绔子弟,罔顾人伦。”
民众越来越激动,甚至有个大娘激动地往她身上丢菜叶子。谢清澜却跪得笔直,眼神坚定。
顺天府尹重重地敲了一下惊堂木:“肃静!”大家才安静下来。
府尹眼神犀利地盯着谢清澜:“恶逆之罪,就算是自首,也是要施以凌迟的,哪怕你是小娃娃。”
谢清澜握紧了拳头,再次深深俯首磕头:“家父对君主出言不逊,已是大罪,草民不过是大义灭亲。求大人明察。”
府尹暗自思量:“可有罪证?只凭你空口白牙,可当不成证据。”
谢清澜咬了咬牙:“草民自是有证据的。家父觊觎陛下的妃嫔,日日书写妃子的名字。”
觊觎陛下之物,乃是大不敬。
人群一片哗然,就连顺天府尹,也皱了眉。他任职几十年,可从未见过这等案例。
觊觎陛下之物,可以说是谋逆,也可以说是大不敬,无论如何,都是重罪,十恶之一,必须凌迟处死的死罪。
恶逆也是十恶之一,但是这种条件下,恶逆倒是也许可以被赦免的。
顺天府尹立刻着人去请皇上定夺。十恶相悖的情况下,若是自首,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减轻罪行,降为恶逆而不受的。
但此等条件下涉及了皇上,便要奏请皇上定夺。降不降刑,全凭天意。
由于皇上也许会驾临,顺天府尹清空了民众,顺便派人去请文臣高官来充场面。
等待期间,顺天府尹不由得好奇这小孩是哪家的,怎么摊上如此奇葩的案情,他不由得直接问:“你是哪家的孩子?你父亲又是谁?”
小孩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让他摔下椅子:“谢家,家父谢凛。”
谢凛……他没听错吧?虽然谢凛已经退了几年,但他如何都想不到,谢凛会谋逆!
谢凛可是谢家那群老古板中的老古板!他还记得,年轻的时候,谢凛哪儿危险就往哪儿钻,恨不得一条命都献给大齐的。
他夫人也是,年轻的时候为了大齐,损伤了身子,导致后来很多年都怀不上孩子。
五年前知道她有孩子之后,谢凛那高兴劲,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是他第一次看到谢凛人前失态的模样。
“不可能!谢凛这厮过得好好的,凭何要惹皇上呢?”府尹口中满是不信。
谢清澜内心冷笑。过得好好的?难道这么多人都不知道皇上强占臣妻这件事吗?她觉得可悲又可笑。
谢清澜面无表情,也不回府尹的话。
终于,不知过了多久,远远的来了一长串人,开头的是两个白眉白须的打着拂尘的公公,后头跟着一长串侍卫宫人,中间一顶明黄色的仪仗,所过之处,人群皆是俯首跪拜。
远远的便听见公公尖细的嗓音:“皇上驾到!”
“参见皇上!”府尹领着请来的众位文官俯首跪拜,谢清澜这等白身平民,更是被挤得远远的。
皇上被请到主位上去。宫人谄媚地替皇上擦拭座椅,禁卫军统领恭敬地跪着让皇帝踩着脊背垫脚上台。
待皇上坐定,远远一宫人端着茶盏疾步走上前来,旁边的两位公公一人挑出一根银针来试毒。
约莫过了一分钟,右边那个公公点了点头,左边那个公公亲自拿了茶盏呈递给皇上。
皇上徐徐饮一口茶,这才清了清嗓:“众卿家平身。”
“谢皇上。”众人起了身,却依旧低头俯首看地,不敢左顾右盼。
众人分开自觉分开一条道出来,府尹大人几步上前,躬了躬身:“陛下,微臣无能,今日有一案子只能请陛下定夺。”
“是何人敲了登闻鼓?所为何事?你让他细细道来。”皇上威严的声音从主位上传来。
“是。”府尹躬了躬身,又提了人上前来。
谢清澜被府尹带上前,像先前那样细细交代着。
片刻过后,一室俱静,只有皇上在拨弄茶盏,浅啜茶水的声音。
良久,皇上终于开口:“谢卿家,你怎么看?”
谢极躬身上前:“回禀陛下,臣认为,孩童之言…”有待考究!
谢极顿了顿,闭了闭眼,再次睁开眼:“孩童纯稚,不会撒谎,定是确有其事。”
谢极说完便回了原位。他捏了捏袖子上的花纹,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谢极内心十分难受,默默在心底对五弟说对不起。但是为了保住五弟唯一的血脉,他只能跟着污蔑五弟。
“容儿天生丽质,也不怪你父亲狼子野心了。你大义灭亲,也算是抵了恶逆之罪。
看在你年纪尚小,便推迟两年施刑,这两年期间,你就在宫中待一段日子,等日后受刑完毕,再回去吧。”
皇上说完又饮了一口茶水,语气中带着满满的痛心。
“陛下圣明。”谢清澜俯首谢恩,半阖的眸子中却是冷冽如冰,容儿,也是你配喊的?
昔年,因为宁琬容颜姝丽,长公主赞其是牡丹真国色,貌比西施,亲自给母亲取的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