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带着搜索引擎穿越50年代小说免费阅读,夏巧姐顾玉生小说免费全文

第4章 多种点

凤桐村是一个自然村落,村庄据说已经存在200多年了,在新石器时代这边就有人类居住了。村庄三面环河,有一百多户人家,大多数人家都是紧贴蜿蜒的河道而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河埠头,河埠上面有各自的小渔船,过河要摆渡,出点远门就要摇船。非常诗意和远方的村落,先祖们选择依水而生,生根发芽,周而复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勤劳劳的中华农民,时代转变,他的根一辈又一辈靠着土地传承下来。无论走到哪里,离开多少年,都有一个叫故乡的地方让你寄托乡愁。

村尾有一条大坝,是后来村里人为了出行方便点,用泥土夯出来的一条河坝,可以直通另外一个小队,夏家的自留地就在大坝的边上。吃过咸菜心过山薯粥的早饭后,嗲嗲和姆妈早就去上工了。夏奶奶拎着木桶和长柄勺子,夏巧姐挎着小竹篮,带着个小英子去自留地里面劳动了。夏小囡囡的大名叫夏巧英,巧姐一早给她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小英子,这样比较好区分开来。

出门来,遇到的都是村里的老人,年轻的要么去打渔,要么参与灭螺行动了。老人们趁农忙育种还没有开始,大多数在自己的地里忙活,巧姐一边走一边跟着英子叫人。反正看到男的叫阿公,看到女的叫阿婆,难得碰到个叫老伯伯或者叫嫲嫲,那是辈分要小一辈的老人。

隔壁的张阿婆还给了她和小英子一人一把桑葚,不知道怎么的,张阿婆家有一颗桑葚就是要比人家早熟,村里有调皮的小孩会趁机去偷偷的摘一点,只要不糟蹋树,张阿婆从来也不说他们。巧姐和小英子属于乖小孩,张阿婆很喜欢他们的嘴甜,看到他们总要留点好吃的给她们。娘娘也会回一点自己家的东西给她,有时候是一把臭菜心,有时候是半个老南瓜。

村里的小孩这时候除了太小的,一般也都在自留地里帮大人干点小活,他们看到巧姐和小英子有桑葚吃,很羡慕。“巧姐,这是什么好东西。”馋嘴的斜眼睛假装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他想吃的信号。李阿公打了一下他的小胳膊,“你这臭小子,是啥你都不知道。巧姐,不要理他,各个毒句,回去给他吃家仨。”斜眼睛顾名思义,他看人的时候有点斜,大家便给他取了这个绰号。

“过来,啊,张嘴。”巧姐把自己的桑葚一路分给小伙伴们,小彩红、毛豆结、尿床大王、斜眼睛等,每个小孩都有一个别人给予的独特绰号,小伙伴们没有吃独食的爱好,有了好吃的都会大家分一分。吃着酸中带点甜的桑葚,就是那一点点的甜,也让大家笑眯了眼。

终于到了自己的自留地这边,村里一般会把路边,靠近自家屋子近点的边边角角的土地分给了各家,作为自留地,可以种蔬菜,每户大概有2分田地左右。

家里的自留地,娘娘打理的很好,大蒜、韭菜、红薯、辣椒和已经开过花准备结果的青菜等都一陇一陇整整齐齐的,看起来非常精神。娘娘先从河边打了些水过来给地里的蔬菜浇水,58年的春节,旱情已经有点显现了,原来多雨的春季,今年很少下雨。茜塘、横港、三里塘里面的水位都往下落了一截,露出光秃秃干裂的一段河岸。其实其他地区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旱灾,春旱严重的省份已经影响了播种,只是这边水资源丰富,而且农村地区消息闭塞,大家还只是觉得雨水比较少而已。

巧姐是经历过那可怕的三年的,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各地人口减少很多,据说1960年人口减少1000万,除了饿死的人,当时还流行浮肿病,主要是蔬菜、粮油的副食品缺少后的营养不良并发症。

“娘娘,我们这边今年都不下雨了,会不会旱灾呀!”巧姐边帮忙浇水边问。

“瞎说什么,我们这边河流这么多,怎么可能会旱灾呢!”娘娘轻快的说。

“我是说如果呢,如果我们这边旱灾了,怎么办。”

“那有国家和解放军管我们哎。”

“那我们国家那么忙,还是自己管管牢自己吧,如果真的旱灾,我们可以多种点什么?”

娘娘眯起了眼睛回忆道“旱灾还是我们小时候有过,当时大伙都背着东西往更南方去逃难了。现在娘娘已经逃不动了,不过我们现在生活多好哦!”

“我是说如果呢?”巧姐不死心的继续问道。

现在已经是4月了,除了旱灾,到年底还有轰轰烈烈的大炼钢和大YUE进运动,到时候村里的铁锅都要上缴,村里变成公社,还要办公社食堂。她记得他们村是年底办的,村长看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办的,不过办了半年不到,就结束了,因为村里也没有粮食了,大家又回去自己开火了。

“那我们多种点玉米还有黄豆、蚕豆吧,这些东西不容易坏掉。还有可以多腌制点咸鱼和咸菜,不过现在盐也挺贵的,要6分钱一斤。”娘娘皱着眉头说。

“娘娘,那接下来我们努力多种点粮食哦。”巧姐郑重的说。

村里田是按照人口分的,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上田地归生产队所有,大概每口人都有2亩多,他们这边水多田地要少点。有些多的地方要分四亩多,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田地也少起来了。每亩地大概产量在280公斤左右,那是丰收年,接下来几年产量变得很低,旱灾最严重一年亩产才150多斤。加上有些公社为了政绩乱报产量,有时候一年忙到头,交公粮还缺,所以当时饿死人是很正常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