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通灵女心理师王欣欣,通灵女心理师全文在线阅读

第4章 初识仙门

西面的墙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布,上面写着好多字,都是竖着写的,很规整。我没敢看写的啥。然后就被前面的一尊像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是观音菩萨,《西游记》里看过。

那像身是白瓷的,明亮无比,观音菩萨坐在莲花台上。谁看了都会立马安静下来。

我觉得这样一直看不礼貌,就低下了头。

“老奶奶,您帮帮我们吧,孩子太小了,这病治不好,以后怎么工作生活,结婚生孩子啊。”

我妈想的可真远,哎!

“还结婚生孩子,你家这小童子,多灾多难,十八岁就是下一个坎儿。”

“啥,还没成年呢,咋能……”我爸虽然着急,但在关键时刻刹住了车。那四个字没说出来。

“孩子八字给我。”

我妈记性可好了,精确到几点几分的报着。

老奶奶从炕上灵巧地下来,来到“大红布”前面。她在中间的大香炉里,上了三支香,嘴里念念有词。

完全听不懂!

老奶奶行礼之后,就拿着红纸和笔,又上炕了。

支起了一只小木桌。

东北人住的平房,都有个小桌子,天冷的时候放在炕上,摆东西,吃饭,孩子写作业。那里是全屋最暖和的地方。

老奶奶奋笔疾书,是一篇子完全看不懂的文字。也是竖着写的。有点像满文?不知道。反正字儿不是方正的,但是很好看。

写完了,她看着正在燃烧的香,开始自言自语。我还是完全听不懂。嗯,一定是外语。

我妈低声说:“请老仙家给看看,我家孩子是咋了。应该怎么办好?”

老奶奶这时从凉席下面,拿出来几张卷烟纸,又回身从炕柜里拿出一个小铁盒,里边是烟叶子。她很快卷好了烟。

那会儿的烟味儿是真香。我特别爱闻这味儿,竟然有点儿上瘾。想起来,一到放假去我姥姥家,我就愿意帮我姥儿卷烟给她抽。我闻味儿。

老奶奶边抽烟边说。这回算是能听懂了。

但是声音变了,像是一位老爷爷的声音。

“王家小童儿可知,那日摔倒在什么地方?”

“就光华路啊,跟那个新修的大街连着的,大柏油路。”我爸抢答道。

“你可知,你带你女儿去的地方,修路之前,原来是坟地!”

“啊?!我哪知道啊,我就看那块儿新修的路,车少,干净。”

“干净?哼,全是孤魂野鬼,你是没看见,你闺女能看见,她一个小女孩哪受得了这个?”

老奶奶这时候眼睛一下瞪圆了,狠狠看向我爸。

“你啊,把自己孩子给坑了。孩子看到的都是鬼!”

得,我这是被爹坑。

“大白天,鬼,能出来?”我爸还拉硬儿呢。

“农历七月鬼门开,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是盂兰盆节。”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在这里说说这让人“闻风丧胆”的农历七月。

民间有言: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

农历七月是“鬼月”,从初一鬼门关开启,到三十日鬼门关闭,地府鬼魂返回阳间,也有很多孤魂野鬼来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

据说每年从七月初一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才关上鬼门。

所以,基本上,这个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鬼月的禁忌也很多。

例如:忌在床边挂风铃、八字轻的人忌夜游、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忌偷吃祭品、忌天黑后在屋外晒衣服、忌晚上出行在外喊人名字、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忌立刻回头或回应、忌去危险水域戏水、忌熬夜、忌靠墙、忌路边捡钱、忌随意勾肩搭背、忌鞋头对床、忌筷子插在饭中央、忌天黑后拍照、忌玩灵异游戏、忌吹口哨、忌伤害无辜生灵等。

老奶奶直接点出了我“生病”的原因。我父母开始轮番抢着连线。

“那孩子是吓出心脏病了吗?为啥医院检查不出来?”

“什么心脏病,根本没有实病。”

“那怎么能让孩子好起来啊,我们怎么做都行。”

老奶奶特别耐心,“别着急,我先给孩子个符,让孩子带上一年,保她平安。七月十五,你们再给祖先送些元宝钱。到了八月初一,孩子自然痊愈。”

“谢谢老仙家,救我们的孩子。”

“这孩子缘分太深,我们乐意帮。但是这孩子的磨难还在后边呢。”老奶奶打了一个大哈欠,几秒钟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声音。

“有些缘由不能说,有些事情机缘未到,不能做什么。现在,就按老仙家说的办就好。”

老奶奶拿出来个小包袱,红色的,上面绣了很多朵荷花。我一个不爱穿裙子的假小子,居然被吸引了!

“孩子,你喜欢这图案?下个月给你绣一个荷包。”

“老奶奶绣得真好啊,这绣工真不是一般人儿!”我妈手也巧,从小到大,我的毛衣毛裤,棉袄棉裤都是她亲手做的。她们俩在这儿互相赞美,喜笑颜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母女俩久未见面,唠家常呢。

有些人之间可能注定就是有眼缘儿的,正所谓高度同频。

通灵的人更是这样,讲究磁场。他们大都有脾气有性格。遇到没有眼缘儿的,嘴都不张。其实这样,真是不在乎所谓的情商。真是潇洒啊。

若干年后的我,遇到过很多不同频的人。你看她就不顺眼,即便她长相娇美。她一开口说话,你就会怼她。

你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就不爱搭理ta。爱谁谁!

我与老奶奶同频。

在她把一个红布做的,三角形的饰物挂在了我脖子上之后,我敢直视她的眼睛了。她的眼仁儿是深棕色的,看上去深邃,一定藏着久远而又神奇的故事。我好想进去看看。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喜欢鹤发童颜的老人。有一年,我还把头发染成了“奶奶灰”。可惜就美了一个月,掉色儿了。

继续,老奶奶进行流程下一项,抓药!她来到香炉前,又念了“咒语”,然后抓了些香灰。她把观音菩萨像前,供杯里的水,倒在一个碗里,给我喝了。是的,有香灰的水,我喝了。记不住什么味道了,也许跟现在喝蛋白粉的口感类似。

我爸这会儿多半还是在怀疑着。

老奶奶看都没看他,说道:“见鬼、撞鬼解法无数,因人而异。鬼原来也是人。别看在我这没用啥大阵仗,那是孩子的缘分都护着呢,孤魂野鬼上不来。孩子并不是最严重的情况。没遇到厉鬼,算是万幸!”

我心想,老奶奶有“能听人心里话”的听诊器么,听到了我爸的一切心理活动。

其实确实有些出马仙,“演绎”的过程动静挺大,忙乎的让你眼花缭乱。

每个堂口办事不一样,出马弟子也有自己的style,跟请下来的老仙家是哪一位有关,也跟这位老仙家的道行、修行年头儿不无关系。

这时,我妈从兜里掏出一个包好的红纸,恭敬地放在了香炉旁边。

“谢谢老奶奶奶,谢谢老仙家。老奶奶,七月十五之前,我再把送元宝办事情的钱送来。还得辛苦您老了。”我妈办事确实比我爸强,说话客气、好听,还有口才。这要是单凭我爸那个不信的劲儿,老奶奶都得给我们撵出去!

临走,我在门口停了一下,突然转身,面对观音菩萨的像,跪在地上的小红垫儿上,磕了三个头,“多谢观音菩萨保佑。”

我父母都愣了,只有老奶奶频频点头,“好孩子,好孩子,他日必定成就一番事业,积德累功。”

道别之后,出了门我就像梦醒了一样。我刚才怎么会拜观音菩萨呢?可能《西游记》看多了吧。

别的“事情”都是我妈去跟着老奶奶办了。我带着“护身符”感觉良好。

到了农历八月,我还真好了,心脏没有任何不适了。但我没敢跟父母说,从那以后,我偶尔就会头晕,有时候,很突然的,睁不开眼睛,犯困。

我妈把我康复的消息告诉了我太姥姥。要不是我太姥姥点拨,我不能去见老奶奶治好病。

太姥姥还在电话里说,“小英啊,孩子这关过了,以后你们也别逼着孩子学习了,学啥样算啥样吧,她身子弱,磨难还在后头呢。”

要么说我太姥姥,看得长远。

但是她老人家不久就去世了,没病没灾,就是睡觉时候从床上翻下来了,当时就走了。

再后来,我立堂,太姥姥来了,后边再详说。

写到这里的时候,心有酸楚。三年多没回北京了,应该去给我太姥姥扫墓。但不敢多想,这是有感召的。

转眼到了重阳节。我收到了老奶奶的礼物,一个荷包,她亲手绣的,上面是朵荷花。

我说,“妈,重阳节不是老人节嘛,我这还收老奶奶的礼物,咱们给她送份粘糕吧。”

“你还挺有心的。我已经送过去了,这不,带回来了荷包。老奶奶特意让我告诉你,这份粘糕是供过的供品,给你吃,让你步步高!”

“啊,这是糕级供品呗,吃了肯定好。我就再不怕谁没脸谁有脸了。”

这份粘糕红豆真多,好吃极了。粘糕就是年糕。在我老家这里也叫“切糕”。每年重阳节前几天,满大街的大喇叭都喊“切糕米糕了啊~”。

这种粘糕是用糯米粉做的,上面有很多的红豆。香甜软糯,真是小时候的最佳甜品。这份甜蜜感,影响至今。我现在养的小猫就叫“年糕儿”,是个银渐层,超级黏人。

说到九月九,有供奉的人家,都会供粘糕,寓意“步步高,日日好”。堂营上的老仙家,就是自己家的长辈,嗯,岁数最大的长辈,几百岁几千岁那样儿滴。

九月九是仙门的大节日,也是仙门考核日。后边会详细说说。

老奶奶的荷包我喜欢得不得了,到现在还留着呢,而且还有妙用。

又过了10天,九月十九,我妈拿了我的头发,说是跟老奶奶给我“还替身”。

吃了粘糕,还了替身,我觉着我的人生可以重回巅峰了。我也忘了太姥姥和老奶奶说的话了。事实上是,接下来的几年,我真的没有步步高。

而是把红豆熬成了缠绵的伤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