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是由网文作者金秋识莉所著,主角是崔霸曹性冯山。主要讲述了:“路过的都来瞧一瞧啊,上好的丝绸,正宗的蜀锦啊~”“这是今早刚从黄河边快马送回来的鲤鱼啊,肥美鲜嫩,熬出的汤清爽可口啊~”“上等的皮革嘞~”“香甜可口的瓜果,赶紧买回去尝尝哦~”……陈留地理位置优越,…
《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精彩章节试读
第12章
“路过的都来瞧一瞧啊,上好的丝绸,正宗的蜀锦啊~”
“这是今早刚从黄河边快马送回来的鲤鱼啊,肥美鲜嫩,熬出的汤清爽可口啊~”
“上等的皮革嘞~”“香甜可口的瓜果,赶紧买回去尝尝哦~”
……
陈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来往的商贩不计其数。过往行人还未走入集市,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叫卖声,虽然还不似明清之后那样有五花八门的吆喝方式,但是对于穿越而来的崔霸来说,却听着十分惬意。他的家乡只是吉林省的一个小县城,集市当中也并不热闹,因此这种朴实无华的叫卖声,却更让他倍感亲切。
虽然汉末多地都有反叛,但是即使到了三国时期,也并非年年月月都有战争,因此对于各个城镇,尤其是各个州郡的治所而言,集市几乎每日都会照常开放。而伴随着农业以及手工业的快速发展,是的各地的商业、集市得到了全面发展。汉代工商业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商业与手工业的有效结合。
崔霸今日穿着一件粗布麻衣,额头前几根黑丝垂落下来,眼神中没有往日的沉稳、深邃,却多出了一丝放荡不羁,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典型的市井地痞。同时他身后也跟着五六个地痞无赖,几人就在集市当中闲逛。
崔霸看着市场当中罗列的水产、皮革、布匹、丝绸、果蔬,甚至还有商贩在边缘贩卖牲畜如牛、羊、马等,内心感慨万分。这种略微嘈杂、热闹的平静生活,马上就会被打破,眼前的众多百姓,不知将来还能留在陈留的能有几人。
为了不让人起疑,崔霸告诉自己必须演好流氓头头这个角色,但也叫那些官兵在结束后给予商贩相应的赔偿。
崔霸拿起旁边的一串葡萄咬了起来,还不时地大叫好吃,叫兄弟们都来尝尝。
“各位,各位,在下这是小本买卖,这葡萄还没称量呢啊……”
“滚!老子不就是吃你几粒葡萄吗?喊什么喊什么啊,又不是不给你钱,等秋收了,老子地里的粮食卖了,自然会给你。别碍着我们哥几个吃果,滚开!”
“各位,各位!放过在下的摊子吧,在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就靠着这些瓜果过日子啊!哎呀……”
刚才明目张胆要吃霸王餐的地痞一把推开了卖果子的农夫,他一下子便跌坐到旁边米铺的米袋子上。旁边有人将其扶起,不让他再过去,这要是把这群地痞惹急了,都怕闹出人命啊。
对于当今的官府而言,平民百姓命如草芥,如果没有足够的报酬,没有多少人会管他们的死活。还好这群流氓没有吃很多,咂咂嘴就向集市深处走去了。
“哎呀,我的果子啊,撒了一地,没有多少完整的了,这我可怎么卖啊!今天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哎,真是的,哪里来的痞子,不知道下一家会是谁倒霉啊!”众人看到地痞们离开也都各自散去,毕竟还要照顾自己的商铺。
“老板,你这摊子今天赔了多少?”此时一个青年文人从人群中走出来问道,随后走到老板身边低头小声说话,如果有人细看,就能发现老板眼中的惊讶之色,过了一会他就一直频频点头……
崔霸等人接着向里走去,边走边看着周边的各类事物,其中有个手脚不老实的,还会不时地去摸路过女人的屁股,引得阵阵惊呼。
忽然崔霸看到了前面的肉铺,门口有人摆摊卖肉,吆喝声音中气十足。崔霸定睛望去,看见铺子门口的牌匾上写着“郑氏肉铺”,这倒让她想起了镇关西郑屠,说不得今日他崔霸就要演一次鲁提辖了,想到此处,自己都不禁轻笑一声。
众人远远看着崔霸逐渐走近卖肉的伙计,只见此人满面横肉,嘴边一圈胡茬长势甚为茂盛。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是此人吆喝时满嘴的大黄牙,咧开嘴笑的时候甚是丑陋。另一个,便是此人的一字眉,两边眉毛中间并无断开,宛如一个“一”字横在双眼之上。此人正是那冯山。
“呦,这肉铺我以前常来,怎的半个月没来,换新人了?新来的吗?”
“是啊公子,前些时日刚刚过来陈留,身上银两也是所剩无几,掌柜的看我有把子力气,就让我留下来先打打杂,卖卖肉。”
“嗯,的确看你有点力气,身高体壮的,就是不知道脑袋和手艺灵不灵活。新人的规矩,你们掌柜的告诉过你了吧?”
“什么规矩?闻所未闻!公子若要买肉,随时欢迎,若是不买,还请速速回去吧。”
“呦呵,新来的,看来你真是不懂规矩啊,我们大哥好好跟你说话,你还敢在此叫板?怕不是活够了吧!”那些痞子簇拥了上来,个个怒目而视。
“哎呦,各位,各位!这是怎么了?小店要是有不周之处,还望海涵啊!这是新来的,不懂规矩,各位还望原谅。”肉铺老板在此地经商日久,虽然看着眼前之人面生,但是也不想惹是生非,有时候少花点钱总比摊子被砸损失的少一些。
老板一边向众人走来,一边将钱递给崔霸。可是崔霸连头都没抬,只是把玩着手里的葡萄。
“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为什么新不新人的,就随便破坏了,你说是吧。”崔霸始终没有抬头,这却让现场的气氛降至冰点。
“公子可不要欺人太甚了,我们郑氏……”不待老板说完,就有两人上去按住了他。
“老头,少废话!”其中一人一边推搡着他,一边偷偷让老板看了看手里的令牌。
那伙计见对方已经动手,大喊道:“尔等意欲何为!做出此等行径,眼里还有王法吗!难道要造反不成!”
此时肉铺周边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其中也有人刚才见到这些人欺负了其他商贩,对这种行为都很气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骂着这群地痞流氓。
崔霸看着时机正好,也无需学那鲁提辖了,便说道:“本来想让你吃点苦,但是我们兄弟还有要事。既然你这么有骨气,那我们就用江湖上的规矩来办事。来跟我们打一场,赢了,就放过你,今天你对我的冒犯就一笔勾销,否则,就等着吃鞭子吧。”
冯山看崔霸身材并不高大,年纪轻轻,暗忖此人未必是自己的对手,便问道:“怎么打?”
“一对一。”
这正合了冯山的心意,当即答应下来。
“那走吧,我们一会还要去西门那边,就直接去西门外比划比划吧。”
“哼,谁怕谁。”冯山回头看了一眼老板,却发现他目光呆滞,仿佛中了邪一般,便不理会他。
……
众人一路出了陈留西门,由于城楼上下守卫较多,众人哪敢在官兵眼前动手。
冯山跟着那带头的径直走向西北方的树林中,其他人倒是也未为难于他,只是在后面紧紧跟着。“你这小小年纪是怎么当上他们的首领的?”
“想在这世道上成为人上人,不外乎就是钱、权、势,还有,这个,呵呵。”说着,崔霸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冯山看着此人的态度始终都极为平静,直到现在他才沉下心细细想来,越看这人给人的感觉,越不像地痞了,特别是在出城之后,整个人的气质好像突然转变了一般。此时再望向四周的树林,树木挺拔,枝叶繁茂,阳光几乎都被挡在了树林之外。
“到了,该上路了。”崔霸幽幽的声音响起。
虽然正是炎炎夏日,但冯山却直打寒颤,自己也说不出哪里奇怪。猛然回头,却发现那几人都已不在,此时他才知道,这些人是故意将他诓出来的,虽然他从未见过这些人,但此时已经顾不得刨根问底了。于是冯山撒腿就跑,慌不择路。
只听“嗖”的一声,崔霸身后突然飞出一支羽箭,随后便听到冯山“啊”的一声惨叫。
曹性从树林中走了出来,路过崔霸时两人对视一眼,曹性对着崔霸微微点头。此时他眼中尽是仇恨,同样也有着一丝嗜血的疯狂。
曹性一步步走向冯山,冯山此时背对曹性,他的一只腿被曹性刚刚射出的羽箭贯穿,双手正小心翼翼地拔出箭矢。
“哼,想拔出来?做梦!”曹性大喊一声,随即发出两支箭,一左一右正中冯山两个肩膀。
而冯山虽然吃痛,但更让他震惊的是刚才的声音,那声音他再熟悉不过,在河内老家的时候总能听到。
“原来是你,原来是你!原本以为你没钱没靠山的,这辈子都不会找到我,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有了靠山,他是谁?居然如此算计于我!”
“将死之人不配知道我主的姓名,而且你也不配我主用计,今日都算不上计策,对付你,主公三言两语就可以了。你杀我母亲,窃我财产,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我誓杀汝!”说罢,曹性将弓箭放好,将身后背着的长刀和腰间佩剑都拿了出来。
走到冯山身后,此时冯山疼的龇牙咧嘴,毫无转身之力了。曹性也不想耽误太多时间,于是一剑刺向冯山后心。一声凄厉的喊叫过后,冯山趴在地上一阵抽搐,随即不再动弹。而后曹性收好佩剑,右手紧握长刀,左手薅起冯山的头发,手腕用力,“扑哧”一声便切下了他的头颅扔在地上。
大仇得报,不见曹性有何悲喜之色。曹性深吸一口气,“扑通”一声面对西北而跪,一边叩首,一边喃喃自语。
扮作地痞的几人走上前来,此时他们已经换回了衙役的服装,并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桶抬了出来。
“这位壮士,换好衣物,清洗之后,待梁书佐前来便速速离去吧,剩下的事交给我们就可以了。”
曹性向几人深鞠一躬,言道:“各位大恩大德,曹某感激不尽!”
“憨憨,这话说得也不臊得慌,你现在怎么感激他们。”崔霸的话语完美地打破了现场严肃的气氛,曹性看在他帮助自己报仇的面子上,敢怒而不敢言。更何况,他还不知道那个“憨憨”为何意。
崔霸也不看着他,向众人一抱拳:“各位还请稍候。义山!”
典韦几个健步便来到了众人面前,将事先准备好的钱袋交给领头之人,便抱拳退下。
“你们在集市里下手就不能轻一点吗?今日向集市赔偿的钱财可是让文太守好一阵肉疼,你们几个回去,少不了罚点俸禄。”此时,在集市中和卖水果农夫搭话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此人正是那陈留从事书佐梁习,如今已经被崔霸拐来了。
“呵呵,子虞,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现在人也全了,等善之换洗完毕,吾等便出发吧。对了,汝之加人吾也着人带着太守手书前去邀请同行了,这下,你就不必担心无法侍奉老人了吧。”
“这,多谢公子。”
梁习家乡就在陈留南部的陈国柘县,距离此地略远,因此崔霸决定大家先去官渡桥村与大部队会合,随后一边让崔连、曹性、文聘与黄忠安排第一批人过河,自己与典韦、梁习一边安排第二批人过河,一边等候梁习的家人。
汉光和六年七月,崔霸一行五十余人浩浩荡荡从高塘港进入河北大地,经夏津,过信乡,入南运河直抵东武城。
崔密听闻先回来的崔连所讲,得知运往宛城的货物遗失大半,顿时便气的咬牙切齿。但是听闻崔霸劝说文家村举村迁移投靠崔家,虽然人数不多(崔连并未将文家村分开迁移的事情和盘托出),但对于提升崔家的名望还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对于名望而言,一些货物倒也不算什么。
崔密虽然对这个自小体弱多病的长子甚为不喜,但毕竟是亲生儿子,将来崔家还是要交到崔霸、崔琰两兄弟手里。虽然崔琰自小便因才学名声在外,但毕竟如今也不过才一十三岁,而自己近些年身体也越来越差,只能暂时让崔霸多接手一些族内事务,没想到这次崔霸居然有如此大的收获,这也是他决定亲自来接崔霸的原因。
“父亲,不知道兄长怎么样了。兄长身体向来文弱,这一番出行,不仅路途遥远,更是跋山涉水,孩儿甚是担心。”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将崔密从思考中拉了回来。
“琰儿,你就不用操心这些事情了,父兄都有分寸的。你就想着如何能够读好圣贤书,将来也好立于朝堂之上,让清河崔家之名为天下传颂即可。”
“琰儿明白,不过等到琰儿成年,也要游历天下,见识一下我大汉疆域之广袤,览尽我锦绣河山!”
“呵呵,好,好志气。听到了么,这才是我崔密最值得骄傲的儿子啊!”身边众人皆点头应诺。
“老爷,快看!大公子他们回来了!”崔连一直注视着西南方向,当见到熟悉的身影后大声喊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注视了过去。
当大家看到最前方骑着马的青年人时,都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崔密更是大吃一惊。虽然君子六艺当中,文人也要会骑术,但是当大家看到锦袍跨马的崔霸时,几乎个个都长大了嘴巴。这哪里是那个崔家的病秧子,崔霸怎么能如此威风凛凛!
“哈哈,父亲,兄长好威风啊!我要去迎接兄长,让兄长带着我骑马飞奔!”崔琰想要跑出去,但却无法挣脱父亲的手。
“别胡闹,今日还有要事,过些时日为父自会安排人手教你去学习骑马。”
崔霸在昨日夜晚便收到崔连的书信,知道父亲崔密会亲自迎接。看到城门口的众人,虽然看的不是很真切,但是崔连的身影就在其中,于是崔霸加快了马匹速度,眨眼便来到了众人面前,翻身下马。
“父亲,儿回来了。”
“嗯,子义辛苦了,走吧,到家歇息再说。”
“诺。”
“兄长,听说你前去南阳郡的途中还会途经陈留郡,那边临近京师,和我们这边相比 ,是不是更加富庶啊?”
看着眼前这个少年,知道此人便是以后的崔家家主,曹魏重臣崔琰。虽然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但终究是在史上留名之人,崔霸忽然想到了某位领导人说过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决定要从小培养崔琰,要让他成为自己今后最可靠的帮手。
崔霸拍了拍崔琰的肩膀,说道:“差别的确很大,陈留郡与我们清河郡相同,都是邻近港口,四通八达。但陈留郡‘京师东大门’的称号就注定了其会拥有更多的人流量。”
“何为‘人流量’?”崔琰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崔霸。
“额,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往来陈留郡的总人数。”崔霸没有当过老师,只能找一些这个时代人们能听懂的话来解释一番。
“这人流量越多,陈留郡中各行各业产生的利润就更多,无论平民还是官家,相比于我们清河郡,都能得到更多钱财,因此总体上来看,要比我们富庶许多。将来琰儿长大了,可以亲自去领略一番陈留郡、南阳郡的风土人情。我说的再多,也比不过你亲自看一眼来的直接。”
“知道了。对了兄长,刚才你纵马飞奔的样子真是威风,这次回来,你帮我劝劝父亲,让我早些学习骑马好不好,在郑师那里每日都是子曰子曰的,偶尔我也好想骑着马欣赏风景啊。”
崔霸听着崔琰恳求的话语,内心却也颇为无奈,这个父亲可是从小就对崔霸颇为不喜啊,自己说的话,他怎么可能听。
“好吧,为兄尽力劝劝。”
小说《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