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视为己出》的故事主要围绕岳峰朱元璋展开,小说文笔细腻人设出彩,主要讲述了:峰陷阵,诸将效死先登,汉将于光降,遂复太平。是夜,胜追谅破之采石,谅走江州。……六月二十七日,辰时一刻,徐达大军抵达太平城外。到来之前,早已有斥候通知徐达,说是太平已复。诸将不信,以为是岳峰部…
《视为己出》免费试读第三十一章 :小赵云岳峰,天下形势
峰陷阵,诸将效死先登,汉将于光降,遂复太平。
是夜,胜追谅破之采石,谅走江州。
……
六月二十七日,辰时一刻,徐达大军抵达太平城外。
到来之前,早已有斥候通知徐达,说是太平已复。
诸将不信,以为是岳峰部被汉军全灭,此乃汉军故布疑阵。
此次出征之前,朱元璋曾嘱咐徐达,言岳峰少勇,每战必先,且年少成名,唯恐行军骄纵,需好生注意。
言外之意,是老朱不想岳峰出事。
倘若岳峰攻打太平失利,对徐达与老朱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所以,在临近太平府途中,徐达忐忑不安。
此刻,太平府城外。
徐达见城头竖立‘宋’旗,唯独不见岳峰身影,当即命全军戒备,心情颇为紧张。
忽见城门缓缓打开,一白袍少年跨马而来。
待人近了,徐达才大喜过望,“岳小子!”
岳峰骑乘乌骓来到他身前,抱拳道:“末将幸不辱命,已复太平,获俘两千众,守将于光献城防大印!”
话音刚落。
矗立在徐达身后的诸将,比如郭家兄弟等人,顷刻间,都是面色惊变,感到不可思议,
“仅凭三千人,真就将太平府收复了?”
“昨日传书,太平府境内守兵约有四五千众,以少胜多,又是攻城…难以置信!”
“岳峰…有项羽之勇啊!”
“…”
许多熟知历史的将领都知道,项羽与刘邦的无数战役里,有一场彭城之战。
那场攻城战,项羽就是以少胜多。
其实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可是攻城之战还能以少胜多的,却是凤毛麟角。
而岳峰之所以能够拿下太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太平府汉军守卒多为龙湾之战失利的将士,已无斗志;
其二,于光将大部主力都用作防守西城,待岳峰登城时,局面已经失控;
其三,岳峰向汉军将士说采石矶已被攻破,陈友谅已南逃,于光获此消息,也不愿守城了。
当时的岳峰并不知陈友谅已经被冯胜击败南逃,只是历史中确有此记载罢了。
而于光在龙湾之战失利后,就不愿效忠陈友谅,有此机会,他自然也便投了。
原先质疑岳峰的那些将领,回想起先前议事时的种种不屑,便觉臊得慌。
如果说,他们之前佩服岳峰,是因为岳峰的武力。
那么这一刻,他们连岳峰的智慧都感到钦佩了。
智勇双全的武将,可不多见。
徐达惊喜万分,大声道:“好小子!你立了大功!”
为何说岳峰拿下太平,只是立大功,而非首功?
原因很简单,采石矶那个地理位置,远比太平府要重要。
因其雄踞长江南北之险,扼守东西咽喉之冲,而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这也是为什么,陈友谅非要以败军之势,还要驻扎在采石矶的原因。
所以,首功当为冯胜。
待徐达等人进城,详细了解岳峰攻下太平府的经过后,又再一次陷入深深地震撼当中。
说实话,老朱帐下有很多能打的武将,但敢于先登者,寥寥无几。
徐达道:“携幼子杀出重围,于龙湾斩将夺旗,在太平先登陷阵,岳小子,你有赵云之勇!”
因他说的这句话,自今日过后,天下豪杰都会知道,韩宋军里出了一位‘小赵云’,这也成了岳峰早期的绰号之一。
在冯胜军队赶赴太平与徐达会师后,再一次展开接下来的军事讨论。
他们决定,趁机收复池州、安庆等地。
安庆路一带经常易手,不是被陈夺去,就是被朱占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可为太平府、采石矶一带屏障。
如今,陈友谅的主力军队都驻扎在信州,距离安庆路不远。
也就是,安庆、池州一带汉军的守备力量并不强。
于是,岳峰再次请缨,想要率军攻打池州。
只不过,这一次他的请求,被徐达拒绝了,
“你刚经历一场大战,池州、安庆之役,随军即可。”
岳峰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询问。
他明白,功劳不可能让自己一个人都占了。
只要明眼人心里都清楚,池州、安庆,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飞不走了。
最终,攻打池州的先锋将领一职,经由徐达慎重考虑,决定交给郑遇春。
郑遇春有个兄长叫做郑遇霖,前些年战死了。
如果说郑遇霖是出了名的残暴,那么郑遇春就是出了名的贤良。
这兄弟俩,皆为当世猛将。
议事结束之后,徐达便向朱元璋写信,要给岳峰请功。
而这时的岳峰,已经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分析当前局势。
如今,龙湾之战已经结束,陈友谅一败再败,又不得人心,极难一统天下。
当今枭雄,诸如明玉珍、方国珍、张士诚等人,皆难与占据富饶与广袤地域的朱元璋相比。
形势已经分外明朗。
不过论地盘的话,乍一看,还是陈友谅的势力比较大。
目前,老朱只占据苏西、浙西、皖东一带,而这几块区域,也是经济相对稳定的富庶区。
只不过,与占据苏东、浙东与浙南部分地区的张士诚比钱财还稍微差点儿意思。
但是,老朱的地盘除了钱财之外,还有天险、雄关,进退自如,远非张士诚可比。
再就是占据福建与浙东部分地区的方国珍,连张士诚都不如,自不足虑。
四川的明玉珍目前不愿掺和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事,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想着北上占领一些地盘,好为将来做打算。
这明玉珍乃是徐寿辉麾下大将,自陈友谅称帝后,就与陈友谅决裂了。
他心知肚明,早晚都要与陈友谅或是朱元璋一战,所以,明玉珍为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大战,急于北上扩展。
至于其他几位枭雄,比如陈友定、何真、邵宗愚等人,他们甚至都不如韩林儿带给老朱的威胁大。
这大概就是南方的当前局势了。
再则就是北方几位枭雄,比如韩林儿麾下大元帅刘福通,势力占据皖北。
朱元璋名义上是韩林儿麾下的部将,但实则早已与韩林儿离心离德。
至于韩林儿本人不足为虑,毕竟,他在刘福通那里,也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刘福通心知,只要能将韩林儿牢牢握在手里,就能够制衡朱元璋。
除了汉人之外,北方的几位元将,其实也不太怎么听朝廷的话了,比如孛罗帖木儿等。
诸如李思齐等,则就太多了,不一一而论。
总而言之,当前最有希望争夺天下的,除了朱元璋,还是朱元璋。
“至正二十六年时,朱元璋派徐达等诸将进攻苏杭与嘉兴一带,至此剿灭张士诚。”
“也不知远在嘉兴的姊妹,能不能撑到那一年。”
“或者,由于我的到来,让原本的历史轨迹发生一些偏差…”
“总之,以当前之势,除了跟着老朱之外,别无他法。”
小说《视为己出》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