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网络作者轻虞的新书作家重生在1989 推荐大家阅读,主角是秦风韩雪。书中主要讲述了:“风哥,风哥,大喜啊!”秦风白了一眼张北国,“你抽什么风呢?我又不是个娘们哪来的喜。”“不是,风哥,是你给我的稿子,人家要了,直接给了钱呢!”张北国乐的牙花子都露出来了。“瞧你那点出息,乐得跟吃了蜜蜂……
《作家重生在1989》 免费试读
“风哥,风哥,大喜啊!”
秦风白了一眼张北国,“你抽什么风呢?我又不是个娘们哪来的喜。”
“不是,风哥,是你给我的稿子,人家要了,直接给了钱呢!”张北国乐的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瞧你那点出息,乐得跟吃了蜜蜂屎一样。这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嘛,以后跟着我别一副没见过钱的样子。”
“是是是”,张北国连连点头。
秦风接过信封拆开一看,
“卧槽!这么多。”
整整五百块钱,全是崭新的100面额纸币。
要是几天前看到这么多钱,秦风也不至于如此激动,实在是现在的物价太低了,这五百块钱太禁花了。
“我老姨跟我说,人家老板看了你写的东西当时就激动了,说是要买断你的版权,要是这两本书加起来能到十万字,就再付你一千元。人家还专门给你写了封信呢。”
“两本?自己明明写的写的是一个故事啊。”
秦风有些意外,难道自己从后世大作上拼凑起来的小说被人家看出来了?
带着疑问把信打开,信的开头部分写着:
尊敬的西天大雷音寺驻富士山办事处大神父背锅侠先生你好……
秦风嘴角悄悄的勾了起来,听说这个时代写作也是按字数收费的,连名字都算在里面,自己就刷了点小聪明,起了个巨长的笔名。
兹拜读君之大作,心中不胜敬佩。君笔下故事之奇幻瑰丽,遣词之幽默风趣,读之令人如饮琼浆,周身通泰也。君两篇大作,前者开篇宏大,醒来需要极大篇幅铺垫。余怯以为那部短篇更能展现君之大才,观《富士山下的女房东》令人人血脉喷张,久久不能自拔,望君勤之勉之……
读到这里,秦风依然明白了,转过头幽幽的看向张北国。
“你是不是偷偷拿我桌子上的稿子了。”
张北国觉得秦风的眼神有些吓人,缩了缩脖子,小声道:
“我以为是你忘记拿了,出什么事了?”
秦风伸出手重重的拍在张北国肩膀上,语重心长的说道:
“没事,明天你去跟出版社老板谈分成的事,就说你就是作者。”
“这不合适吧,我怎么能抢风哥的荣誉….”
张北国正要拒绝,但看到秦风杀人一般的目光后,只好把话咽了下去。
秦风捏了捏手里的钱,抽出三张后把剩下的两张交给张北国,让他明天去市场找五六个会做饭的妇女,接着便一头扎进厂房,捣鼓起那些原材料。
虽然昨天晚上没有睡觉,不过此时秦风的大脑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稿费的收入是一方面,他第一次感觉在这个时代有了依靠,哪怕以后负债破产了,大不了去学几年声乐当个歌手,一样能大红大紫。
然而光靠抄袭并不是长久之计,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更何况,这也需要心理上的厚脸皮。
傍晚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厂房里灶台中的火焰窜了起来。
秦风和张北国两人合力把红薯粉倒在一口大盆里,用竹竿不停的搅拌。
等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将搅拌均匀的红薯粉倒入锅中,秦风从旁边的一个小瓶子里取了一点食用色素,用水泻开后倒了进去。
粉条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秦风做起这些来十分的熟练。
张北国看着秦风行云流水的动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风哥真是干什么像什么。”
“少拍马屁,干活去”,秦风虚踢了张北国一脚。
接着拿过马勺一点一点撇去浮沫,等到锅里的红薯粉变得粘稠后,便招呼张北国取来纱布,将锅里多余的杂质过滤掉。
看着铁盆里微微泛黄的红薯凝胶,秦风长长嘘了口气,现在就差最后一步了。
秦风让张北国在另一口大盆中加满凉水,将定做的粉条机架在上面。
这个东西就是在现有的压面条机上稍微改进的,上方加装了一个巨大圆形铁桶。
秦风和张北国两人使出吃奶的劲将大盆抬起,不一会,粉条机下方开始渗出亮晶晶的粉条,缓缓的落入冷水中。
秦风看着桶中胶体流速变慢,便让张北国在桶里压上石头。
忙完这些,二人都是累的浑身大汗,两人便坐下来抽着烟。
秦风这时对张北国倒是有点欣赏了,虽然让他做什么都是不停的叫苦,但是干起活来却是十分仔细,而且十分听话。
张北国给秦风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一种乌龟般的坚毅品质,这也与他的外貌有很大反差。
两人抽着烟聊了一阵,秦风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走过去检查水里的粉条。
谁知粉条刚被他捞出来就断成了两节。
看来第一次不是很成功,不过方法应该没错。
第二遍操作的时候,秦风便下意识的延长了煮粉的时间,并随时加水控制温度。
这次出锅之后却是因为太过粘稠,竟是直接把粉条机堵住了。
二人又清理了一顿机器,虽然浪费很多原料,不过秦风并不气馁,只要能摸索出合适的原料配比,加热时间,之前的努力都不算无用功。
终于,两人在进行第五次实验的时候,才做出了让秦风满意的作品。
秦风还知道一种将可以制造更高品质粉条的办法,但是那个方法耗时更长,光是控水就需要两天时间,现在还用不上。
两人在厂房中拉了几根绳子,将成形的粉条挂在上面,接着便是等待晾干就行了。
秦风将制作的过程仔仔细细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开始研究下一个食品。
油炸小麻花、酥脆蛋卷、驴打滚、大米花……
秦风今晚本来打算做十几样食品的,但是熬到后来实在太困了,加上一些配料准备不是很充分,只好先回屋休息。
张北国今天是吃美了,揉着圆滚滚的肚皮,睡觉前还在嘀咕今天就缺点酒,要不就完美了。
“就知道吃,咱们是在食品研发”秦风躺在沙发上,没好气的瞪了张北国一眼。
“这么喜欢吃,以后做出来的所有东西,都让你试吃。”
“咯咯咯”
张北国笑出了猪叫声。
……
次日清晨,清水高中的门口,秦风推车一辆半旧的三轮车停靠在路边。
“都来看一看啊,刚出炉的奶油小麻花、蜂蜜酥脆卷、京城小吃驴打滚,都是你没吃过的啊。”
几名背着书包路过的学生瞬间被这叫喊声吸引住了,纷纷停下脚步看向这边。
秦风见有人看过来,吆喝的更加卖力:
“吃一口,满嘴流油,吃两口,帮打不走。吃三口,大学通知书就到手啊。”
风趣的叫卖声,听得几个学生都笑了起来,连附近卖油条包子的商贩也看向这边。
一会儿的功夫,三轮车前便围了一群学生。
“老板这个是什么?怎么卖啊?”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指着鸡蛋卷问道:
“这是蜂蜜酥脆卷,三分钱一个,五分钱俩,这可是我的独门手艺,你在其他地方根本吃不着。”
女学生考虑了一下,掏出五分钱买了两个,然后吃了下去。
旁边的一个男生连忙问道:
“怎么样,好吃吗?”
“嗯嗯,好吃,还特别脆。”
接着女生便又买了几个其他的小吃,装在书包里离开了。
其他的学生听说好吃,也都掏出自己的钱一样买了一个。
“老板,你这小吃可不便宜啊,比带包装的零食还贵。”
也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听到这话,秦风嘿嘿一笑:
“我这可是独门秘方,纯手工制作的,当天做,当天就卖出去。你们吃点那些零食都是工厂里加工的,各种色素防腐剂什么的,一点也不健康,哪能跟我的小吃比。”
提问的学生点了点头,也掏钱买了几样。
不到一个小时,一车的零食就卖空了。
秦风数了数一共是23块2毛5分,除去成本赚了差不多将近20块钱,利润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太费事了。
秦风收拾好东西,准备把车给洪大爷还回去,这时忽然注意到远处走过来一个女孩。
看样子是个学生,长相倒是十分清秀,只是身形有些单薄,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女孩家境应该不太好,的确良上衣的前襟打着好几处布丁。
秦风第一眼看见就觉得女孩好像在哪里见过,稍一思索,这才想起来:
这不是自己妹妹秦月吗?
秦风正要上前打招呼,秦月这时已经小跑进校门了。
关于秦月的记忆这时也才被翻了出来:
自幼用功读书,但是因为家里重男轻女严重导致几度辍学,性格倔强,为了上学不惜和家里断绝关系,一个人跑到县城打零工。
秦风皱了皱眉头,好像秦月跟自己这个二哥关系还不是特别好,因为之前的这个“秦风”在家里经常打她。
摇了摇头,秦风把这些复杂的情绪驱散,还是明天再过去找她一趟吧,毕竟是以前的自己做的孽,现在总要想办法补偿一下这个生理上的亲妹妹了。
今天只是牛刀小试,看一下市场对于这些小食品的接受力,现在看起来,效果是相当的不错。
回到工厂之后,张北国已经带着十几名工人等在那里了。
见秦风回来,张北国急忙跑过来表功:
“风哥,我都谈好了,都是会做饭的,每天三块钱,按月结算。这是合同。”
秦风拍了拍张北国的肩膀,让他把工人们都集合过来,便开始了自己的讲话。
“各位老乡,先介绍下我自己,我叫秦风,是这个食品厂的老板,各位可能很奇怪,咱们这个厂子有点荒凉,可能有人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拐卖了。”
“哈哈”并不算多好的笑话,底下几个却笑了起来。
“可能大家觉得我太年轻,不太适合当老板,但是,我要给你们的,是一份你们想象不到的铁饭碗。”
人群出来一阵窃窃私语,秦风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也许你们会问了,这又不是国有企业,哪里来的铁饭碗,但是这个”秦风晃了晃手里的合同。
“就是我的答案。”
“什么叫铁饭碗,就是厂子效益不管好坏,不管你在工作中出现什么事故,厂子都会负责,甚至在你工作到一定年限之后,厂子也会给你退休的待遇,让你老有所依。”
人群中的几个人不屑的撇撇嘴,似乎是不太相信。
秦风目光扫过众人,“可能你们不太相信,所以我会把我所承诺的一切写在合同里,如果我违反了合同中的内容,大家可以拿着合同去告我。”
工人们脸上的轻蔑淡了一些,一个男人忍不住说道:
“秦……秦老板,那要是厂子不挣钱你跑了怎么办。”
秦风把目光转向说话的那个人,“所以我会先付大家五天的工钱,这样大家心里就踏实了吧。这段时间,大家也可以看看厂子具体效益如何。”
说话男人认可的点了点头。
这时,秦风话风一转,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但是,我对大家负责,也希望你们能真心待我,我把大家当成厂子的正式工,也希望大家不要把厂子当成临时厂,不要总想着偷奸耍滑,更不要把厂子的制作工艺泄露出去,否则出了开除之外,还要遭受巨额的罚款,而这些,也会同大家的权益一起写在合同里。”
“最后,我再问大家一句。是否愿意签订合同?”
一众工人面面相觑,似乎这么好的事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他们本来就是四处打零工的,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这是谁都不会拒绝的。
至此,十八名员工尽数签订了合同。
小说《作家重生在1989》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