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已完结小说《妈妈,你不是想显摆吗?我成全你》章节免费阅读

妈妈,你不是想显摆吗?我成全你

作者:天空之城

字数:10794字

2025-10-14 完结

简介

《妈妈,你不是想显摆吗?我成全你》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精品短篇小说,作者“天空之城”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是薇薇,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0794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妈妈,你不是想显摆吗?我成全你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章

让你在你最在乎,最想炫耀的人面前,好好地演一场大戏。

我倒要看看,当你的那些老同事、老姐妹,看到你在国际场合上丢人现眼的时候,还会不会觉得你“朴实”,你“会过日子”。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疯狂地生长起来。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打开房门。

我妈刚打完电话,脸上还带着得意的笑容。

看到我出来,她立刻又摆出那副准备教训我的架势。

但我没给她开口的机会。

我走到她面前,脸上挂着前所未有的真诚笑容。

“妈,对不起,今天是我不对,我不该跟您顶嘴。”

我妈愣住了。

她大概没想到我会突然服软。

“您说得对,我们就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花国人最真实、最传统的一面。”

“您给我挑的衣服特别好,非常有代表性,我就穿那件去。”

我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她有点措手不及。

她狐疑地看了我几秒钟,随即,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这就对了嘛!早就跟你说了,妈是过来人,不会错的。”

她感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薇薇啊,你终于懂事了,终于理解妈的良苦用心了。”

我心里冷笑一声。

是的,我“懂事”了。

我太懂你的“良苦用心”了。

你不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有一个多么“出息”的女儿,而你又是一个多么“英明”的母亲吗?

好,我成全你。

“妈,”我趁热打铁,“这次活动,主办方说可以带家属和朋友一起去观摩。”

“您不是一直说李阿姨她们不相信我的工作有多高端吗?”

“不如,这次就把她们都请来,让她们也开开眼界,亲眼看看女儿的工作环境。”

“也让她们看看,您是怎么指导我,在国际友人面前为国争光的。”

我妈的眼睛瞬间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在老同事面前显摆女儿。

这简直是正中她的下怀,是她毕生的追求。

“真的?可以带她们去?”

“当然可以。”我点点头,笑得像个天使。

那天晚上,我妈兴奋得一宿都没睡着。

她躺在床上,开始一遍遍地规划,到时候要怎么在李阿姨她们面前,不着痕迹地炫耀,怎么展示自己的“远见卓识”。

而我,也同样一夜无眠。

只不过,我想的是,这场好戏,该怎么才能演得更精彩一点。

5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行动了。

我第一个打给了李阿姨。

李阿姨是我妈几十年的老同事兼老对手,两人明面上是好姐妹,背地里攀比了一辈子。

从老公的职位,到孩子的成绩,再到退休金的多少,无一不比。

电话接通,我用一种特别诚恳的语气说:

“李阿姨,您好,我是筱薇。”

“是薇薇啊,有什么事吗?”李阿姨的声音不咸不淡。

“是这样的,李阿姨。我妈呢,一直跟我念叨,说您总觉得我的工作不靠谱,整天在外面瞎晃悠。”

“这不,我最近刚好有个国际交流活动,场面还挺大的,主办方允许带亲友观摩。”

“我妈就想着,能不能请您过来亲眼看一看,也让她在您面前证明一下,她女儿不是在不务正业。”

我故意把姿态放得很低,把话也说得很“实在”。

果然,李阿姨立刻就来了兴趣。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既能亲临现场,刺探我工作的“军情”,又能以一个长辈的姿态,“检阅”我的成果。

如果我做得好,她可以说是我妈教导有方。

如果我做得不好,那她就更有理由在我妈面前炫耀她那个在国企上班的儿子了。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呢?你们年轻人工作,我们去瞎掺和什么。”她嘴上客气着。

“没事的李阿姨,我妈特别希望您能来,您就当是给她个面子。”

“那……好吧,既然你妈都这么说了,那阿姨就去给你捧捧场。”

挂了李阿姨的电话,我又打给了我那位表姐,刘芳华。

我表姐的人生三大爱好:炫富,炫夫,炫儿子。

她儿子在一家外企当个小主管,硬是被她吹成了华尔街之狼。

平时在亲戚群里,就数她最活跃,不是晒儿子新买的车,就是晒儿媳妇给她买的奢侈品包。

对于我这个“工作不稳定”的表妹,她向来是带着几分轻视的。

接到我的电话,她还有点意外。

我把对李阿姨那套说辞,稍微改了改,又对她说了一遍。

重点突出了“国际”和“高端”这两个词。

她果然上钩了。

“行啊表妹,挺厉害的嘛,都搞上国际活动了。行,到时候我一定去看看,也学习学习你们这些高级人才的工作模式。”

搞定了这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剩下的就好办了。

我妈拿着我给的名单,开始挨个给她的那些老姐妹、老同事打电话。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得意和炫耀。

“喂,老张啊,是我啊,桂兰。”

“跟你说个事儿,我家薇薇啊,最近要参加一个国际活动,对,就是跟好多外国人一起开会那种。”

“她说能带朋友去看看,我想着咱们关系这么好,就第一个通知你了。”

“哎呀,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让她去锻炼锻炼,长长见识嘛。”

“到时候我也会去现场指导指导她,毕竟是国际场合,不能给咱花国人丢脸嘛,你说对不对?”

我坐在旁边,听着她在那儿凡尔赛,嘴角忍不住向上翘起。

来吧,都来吧。

观众越多,这场戏才越好看。

我看着我妈那张因为兴奋而涨红的脸,心里没有一丝愧疚,只有一种近乎残忍的期待。

我期待着看到,当她精心构建的“体面”和“威望”,在她最想炫耀的人面前,被她自己亲手砸得粉碎时,她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6

接下来的几天,我妈正式进入了“备战”状态。

她比我这个正主还要忙碌。

首先,是准备“国礼”。

她认为,既然是国际活动,就必须带上能代表花国特色的礼物,送给那些“外国友人”。

于是,她跑遍了各大超市和土特产店。

买回来了两大包东西。

有真空包装的德州扒鸡,有硬得能当武器使的天津大麻花,还有味道极其浓郁的王致和臭豆腐。

“这些都是咱们花国的好东西,纯天然,无添加!”

“到时候送给那些老外,让他们也开开眼界,尝尝我们花国的味道!”

她把这些“宝贝”在客厅里摊了一地,开始练习如何“优雅”地打包。

她甚至还用手机录了视频,发给我看。

视频里,她用那种最大号的红白蓝编织袋,把扒鸡、麻花、臭豆腐一股脑地塞进去。

然后,她对着镜头,露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和蔼可亲的笑容。

“薇薇你看,妈这样打包行不行?既朴实,又显得我们花国人热情好客。”

我回复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外加一句:“妈,您真是太有智慧了!”

她得到了我的肯定,更加干劲十足。

除了准备礼物,她还开始在整个小区里进行“预热宣传”。

每天晚饭后,她都要去楼下的小花园,加入那些大爷大妈的聊天局。

然后,用一种看似不经意的语气,把我要参加国际活动的消息,透露给每一个人。

“哎,你们听说了吗?现在年轻人压力真大啊,我家薇薇,天天跟外国人打交道,忙得脚不沾地。”

“这不,过两天又要去参加什么国际交流会,非要拉着我去给她坐镇。”

“我说我不懂那些,她说不行,妈你必须去,有你在我心里才踏实。”

“唉,你说这孩子,就是离不开我。”

几天下来,整个小区都知道了,胡桂兰的女儿韩筱薇出息了,要去参加“国际会议”,胡桂含女士还要作为“特邀嘉宾”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我妈的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她走在小区里,腰杆都比平时挺直了三分。

看着她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心里那份残忍的期待,也愈发强烈了。

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总是格外的热闹。

妈,您就尽情地享受这最后的荣光吧。

因为很快,您就会明白,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7

活动当天,天气晴朗。

会场设在市中心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布置得相当有格调。

衣着光鲜的宾客们端着香槟,用流利的英语低声交谈,空气中流淌着优雅的古典音乐。

我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职业套装,穿梭在人群中,与合作方和嘉宾们寒暄。

然后,我的“亲友团”到了。

我妈一马当先,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进来。

她穿着那件鲜红色的“花国功夫”T恤,下面配了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脚上一双旅游鞋。

整个人,像是一颗误入高档西餐厅的硕大番茄。

在她身后,跟着李阿姨、表姐刘芳华,以及其他几位被她邀请来的老姐妹。

她们显然是被这阵仗惊到了,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几分拘谨和不安。

她们都穿上了自己认为最体面的衣服,虽然和现场的氛围比起来还是有些格格不入,但至少,是正常的。

我妈却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她的出现,像是在一池天鹅里,扔进了一只嘎嘎乱叫的唐老鸭。

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李阿姨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她快走两步,凑到我妈身边,压低了声音。

“桂兰,你……你怎么穿成这样就来了?”

“这个场合,是不是应该穿得正式一点?”

我妈理直气壮地挺了挺胸,那四个大字“花国功夫”也跟着抖了抖。

“你懂什么?”

“我这叫有内涵,有文化!”

“我跟你说了,外国人最喜欢我们花国人朴实的样子,穿得太好,人家会觉得你虚荣,瞧不起你!”

她声音不小,周围好几个人都听见了,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李阿姨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我装作刚看到她们的样子,优雅地走上前去。

“妈,李阿姨,表姐,你们来啦。”

我得体的举止,流利的谈吐,和我妈那副样子,形成了极其鲜明,也极其讽刺的对比。

李阿姨她们看着我,又看看我妈,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她们大概终于意识到,情况,可能跟她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这趟“观摩”,或许不是来长脸的,而是来丢脸的。

8

我简单地跟她们打了声招呼,便被一位重要的合作方叫走了。

我妈则正式开启了她的“巡视”模式。

她领着她的姐妹团,在会场里走来走去,像个领导在视察工作。

她看到会场里那些精美的花艺装饰,立刻当着李阿姨等人的面,大声发表评论。

“哎哟,太浪费了!这些鲜花,摆一天就扔了,得花多少钱啊!”

“真是不会过日子!我们花国人可不这样!”

她的声音,在优雅的古典音乐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兀和刺耳。

现场瞬间安静了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射向她们那个角落。

李阿姨的脸,瞬间从红色变成了猪肝色。

她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开始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听胡桂兰的鬼话,跑到这里来丢人现眼。

但我妈,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妥。

她甚至觉得,自己正在向这些“被资本主义腐蚀”的人们,输出宝贵的“花国智慧”。

她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嘉宾,正在端详一幅现代艺术画。

她立刻凑上前去,用她那蹩脚的、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开始了她的“文化教育”。

“Hello! This, no good! Waste money!”

她指着那幅画,连连摇头。

“In China, we draw… uh… flower, bird! Beautiful! Not this!”

那位外国嘉宾一脸懵逼地看着她,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周围的人群里,传来几声压抑不住的窃笑。

表姐刘芳华的脸已经白了。

她默默地向后退了两步,试图和这个“行为艺术家”一样的姑妈拉开距离。

我站在不远处,端着一杯香槟,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9

活动的下一个环节,是自助餐。

精致的餐点,琳琅满目地摆放在长长的餐桌上。

宾客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愉快地交流。

就在这时,我妈再次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只见她走到一个没人的角落,从她那个旧布包里,掏出了一整套专业的打包装备。

有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有密封性极好的保鲜盒,甚至还有一把用来分割食物的小刀和一个小小的电子秤。

在李阿姨等人惊恐的注视下,她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开始行动了。

她像一架精准的收割机,在餐桌上疯狂地扫荡。

牛排,装一盒。

三文鱼,装一袋。

提拉米苏,也用小刀切下来,整整齐齐地码在另一个盒子里。

她一边装,还一边对着身边的李阿姨她们进行“科普”。

“你们看,多好的东西,他们吃不了几口,剩下的就全扔了,多可惜!”

“这叫什么?这就叫资本主义的极大浪费!”

“我们花国人,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我们得给他们做个榜样!”

“老李,你别愣着啊,也装点啊,这大虾不错,个头大,新鲜!”

李阿姨的表情,已经从尴尬,变成了震惊,最后,变成了一种深深的厌恶。

她这辈子都没这么丢人过。

周围的宾客们,全都停下了交谈,像看猴戏一样看着我妈的“打包表演”。

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不解,有轻蔑,也有毫不掩饰的嘲笑。

李阿姨她们感觉,那些目光也像刀子一样,扎在她们自己身上。

和胡桂兰一起来的,她们也跟着一起丢脸。

她们恨不得立刻宣告,自己跟这个女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妈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10

终于,有人受不了了。

李阿姨捂着胸口,一脸痛苦地走到我妈身边。

“桂兰,我……我突然觉得有点不舒服,头晕。”

“我得先回去了。”

说完,不等我妈反应,就几乎是逃也似的,匆匆离开了会场。

那背影,仓皇得像是在躲避什么洪水猛兽。

表姐刘芳华也立刻跟上。

“哎呀,姑妈,我家里也有点急事,我儿子突然打电话说要回来。”

“我也得先走了。”

她的脸色比李阿姨还难看,像是刚吞了一只苍蝇。

紧接着,其他几位被我妈邀请来的老姐妹,也纷纷找出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借口。

“我家煤气好像没关。”

“我得去接我孙子放学了。”

“我约了人打麻将,快迟到了。”

转眼之间,我妈身边就变得空空荡荡。

刚刚还热闹非凡的“亲友团”,瞬间作鸟兽散。

只剩下她一个人,拎着几大包打包好的食物,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她还沉浸在自己“为国争光”的成功表演中,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她甚至还有点困惑。

“这些人,怎么都走了?这不还没结束吗?”

我慢慢地走到她身边。

“妈,李阿姨她们可能就是累了,您别管她们。”

“来,我帮您拿着这些东西。”

我接过她手里那几个沉甸甸的塑料袋。

看着她那张写满了茫然和得意的脸,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有些复杂。

报复的快感褪去后,涌上来的,是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有点心酸,又有点可悲。

但一想到过去二十多年,我被她用这种“为你好”的方式,进行了无数次的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

一想到我在无数个类似的场合,替她承受了多少尴尬和羞辱。

我心里那点刚刚萌生出来的同情,就立刻烟消云散了。

这个教训,是惨痛的。

但,是必要的。

11

活动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妈还兴奋不已。

她一直在滔滔不绝地复盘自己今天的“光辉事迹”。

“薇薇,你看到没有?那些老外都被我镇住了!”

“尤其是那个金毛,我跟他说‘节约粮食’,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还有你李阿姨她们,就是没见过世面,一个个胆小得跟什么似的,放着好东西都不知道拿。”

我开着车,嗯嗯啊啊地敷衍着。

一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准备向她的姐妹们分享今天的“成功经验”。

她第一个打给了李阿姨。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

“喂,老李啊,你今天怎么走那么早?你没看到后来多精彩……”

“我有点累了,想休息了。”李阿姨的声音听起来冷淡又疏离。

“哎,你就是身体不行,我跟你说,我今天打包了好多好东西,明天给你送点过去……”

“不用了,我家里有。”

“嘟…嘟…嘟…”

李阿姨直接挂断了电话。

我妈举着手机,愣住了。

“嘿,这老李,怎么回事啊?”

她嘟囔了一句,没太在意。

然后,她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她们那个“夕阳红姐妹花”的老同事微信群。

她把自己在会场拍的几张照片发了进去,其中一张还是她打包食物的特写。

她配上文字:“今天跟女儿参加国际活动,给老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见识了我们花国的传统美德!”

她满心期待地等着群里姐妹们的点赞和吹捧。

群里一片死寂。

没有一个人回复。

仿佛她发的是什么病毒链接。

就在这时,亲戚群里,表姐刘芳华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的截图。

内容是:“有些人啊,真是分不清场合,把无知当个性,把丢人当光荣,连带着身边的人都跟着没脸。”

下面没有指名道姓,但配图,是今天活动会场的一角。

亲戚群里瞬间炸了锅。

虽然大家说得都很隐晦,但那阴阳怪气的语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说谁。

我妈的脸色,终于开始变了。

她拿着手机,反复地看着那些聊天记录,脸上的得意和兴奋,一点点地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困惑和不安。

她不明白。

她明明做得那么“正确”,那么“为国争光”。

为什么大家是这个反应?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她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我。

“薇薇,她们……她们这是什么意思?”

我放下手里的水杯,平静地看着她。

“妈,我也不知道。”

我没有解释。

有些事情,需要她自己想明白。

有些痛苦,需要她自己去体会。

12

从那天起,我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像往常一样去楼下小花园,想加入大妈们的聊天局。

可她一走过去,原本热闹的氛围,就瞬间变得安静。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纷纷找借口散开了。

只剩下她一个人,尴尬地站在原地。

她去菜市场买菜,以前总要和她聊上几句的摊主,现在也都对她爱答不理。

小区里,她能明显地感觉到,邻居们看她的眼神都变了。

那些躲闪的,带着窃窃私语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她身上。

以前,她最热衷的姐妹下午茶,也再也没有人邀请她参加了。

她在“夕阳红姐妹花”的群里说话,再也没有人回应。

她被孤立了。

被她自己最看重的那个社交圈,彻底地抛弃了。

她终于意识到,问题,可能真的出在自己身上。

那天晚上,她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像一尊雕塑。

电视开着,她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许久,她才沙哑地开口,问我:

“薇薇,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我看着她那张突然苍老了好几岁的脸,看着她浑浊眼睛里的痛苦和迷茫。

我心里没有胜利的喜悦。

只有一片沉重的寂静。

我终于明白,我妈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在人前“表演”。

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在她所处的环境里,“面子”和“人缘”,就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

她一辈子都在努力地维护着这个东西。

而现在,我亲手把它给打碎了。

我让她体验到了,被所有人嫌弃和疏远的滋味。

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过去二十多年里,无数次感受过的那种,无地自容的痛苦。

这很残忍。

但,这是唯一的办法。

13

经历了社交圈彻底崩塌的巨大打击后,我妈变了。

她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精气神,沉默了很多。

她不再热衷于指导我的人生。

也不再对我的消费习惯指手画脚。

她开始学着在公共场合,安安静静地待着,不再随意地“教育”别人。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逛超市,看到有人浪费了很多试吃的食物。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

但最终,她只是皱了皱眉,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开了。

她失去了一些朋友。

比如李阿姨,从此和她形同陌路,在小区里遇见,也只是冷漠地把头转向一边。

但她也开始努力地,用一种笨拙的方式,去修复一些可以挽回的关系。

她会给一些关系还算不错的老姐妹,送去自己包的饺子。

嘴上说着:“以前是我不对,脑子糊涂,你们别跟我计较。”

我们的母女关系,也因此留下了一些微妙的隔阂。

我们之间,少了很多争吵,但也少了很多交流。

她不再试图控制我,而我,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对她毫无芥蒂。

但这样,或许也挺好。

至少,她不再是我的负担和枷锁。

生活终于回归了它应有的平静。

我可以专心地发展我的事业,谈我的恋爱,过我想要的生活。

周末的下午,阳光很好。

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喝着咖啡,看着远处的天空。

顾瀚深打来电话。

“周末有什么安排?要不要一起去看个电影?”

我笑了笑。

“好啊。”

(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