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君王业是一本备受好评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最帅的九霄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李世民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君王业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四年,春。
当长安城的柳絮漫天飞舞时,大唐的皇帝,已经踏上了北征之路。
御驾亲征的诏令,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帝国。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仪式。从长安到定襄,数百里的官道上,旌旗蔽日,甲光向日。
李世民身披黄金甲,骑着一匹神骏的“昭陵六骏”之一的“白蹄乌”,居于中军。他的身后,是玄甲军精锐组成的护卫,再往后,是粮草辎重,绵延数十里,如同一条移动的长城。
这是自开国以来,大唐最盛大的一次出巡。它向全世界宣告,那个曾经在渭水边隐忍的皇帝,已经化身为一位亲赴战场的战士君主。
然而,与这宏大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世民本人。
他不再是那个在御书房里狂喜或沉思的君主,此刻的他,冷静得像一块寒铁。他每日只行军,不住华丽的行宫,与士兵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水。夜晚,当大军扎营,他会在帅帐中,亲自与李靖、李勣等大将研究地图,推演战局,常常持续到深夜。
帐外,是数万大军的鼾声与风声;帐内,是决定着草原命运的烛火与棋局。
“陛下,”李靖指着地图上的铁山,那里被用朱笔重重地圈出,“根据探报,颉利残部已退守铁山。此地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他派人向陛下请罪,称愿举国归附,只求陛下饶他一命。”
李世民冷笑一声,将手中的棋子重重地拍在棋盘上。
“归附?他这是在拖延时间,等待雪化草长,好让他那些溃散的部众重新聚集起来。他以为朕还是三年前那个可以随意糊弄的年轻人吗?”
“陛下圣明。”李勣,这位同样战功赫赫的将军抱拳道,“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切断颉利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夷男的薛延陀部就在东边,我们必须在他们做出反应之前,解决颉利。”
“说得好。”李世民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朕要的,不是围困,是雷霆一击!李靖,你率主力,从正面佯攻,吸引他的全部注意力。李勣,你从西面绕道,插向他的后方,断其退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在总攻之前,朕要先派一个人去。”
“谁?”
“唐俭。”李世民缓缓说出这个名字,“朕要他作为使者,再去一趟铁山。告诉颉利,朕接受了他的请罪,朕会亲自前往受降。”
此言一出,帐内诸将皆惊。
“陛下,这……这是何意?”李靖皱眉道,“若陛下亲往,万一有诈……”
“朕就是要让他以为,有诈的机会。”李世民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唐俭此去,是朕的‘降表’,也是朕的诱饵。颉利多疑,但他更傲慢。当他看到朕真的派重臣前来,甚至准备亲往受降时,他一定会信以为真。因为,这符合他心中那个‘贪生怕死的李世民’的形象。”
“他一旦放松警惕,就是你们总攻的最佳时机!”
李靖和李勣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是一场将计就计的心理战,皇帝自己,就是那个最诱人的鱼饵。
“臣,遵旨!”两位军神同时躬身领命。
数日后,铁山。
颉利可汗的牙帐内,气氛压抑。他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唐俭,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一丝丝的窃喜。
“唐大人,你此来,是奉了李世民之命?”颉利沙哑地问道。
“正是。”唐俭不卑不亢地答道,“我家陛下听闻可汗愿归附天朝,龙颜大悦。他说,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陛下不日将亲临铁山,与可汗会盟,重结兄弟之好。”
“亲临?”颉利的心猛地一跳。他看着唐俭真诚的脸,心中的疑虑渐渐被骄傲所取代。他果然没猜错,李世民那个小子,骨子里还是怕的。他急于求和,甚至不惜亲自前来,这足以证明大唐的虚弱。
“好!好!好!”颉利连说三个好字,“请转告陛下,我颉利,扫榻相迎!”
他送走唐俭后,立刻召集了残存的将领。
“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准备迎接大唐皇帝!哈哈哈,李世民,你终究还是怕了我!”
然而,就在颉利做着受降美梦的时候,铁山之外,李靖和李勣的大军,已经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合拢。
大战前夜,李世民独自站在山丘上,遥望着铁山方向隐约的火光。他没有穿盔甲,只是一身白衣,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魏徵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
“陛下,夜深了。”
“魏徵,你说,明日之后,这天下,会是何等模样?”李世民没有回头,轻声问道。
“明天之后,北境将再无突厥之患。四夷将闻陛下之名而敬畏。大唐的威光,将真正照耀这片土地。”魏徵答道。
“不。”李世民摇了摇头,他转过身,看着魏徵,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深邃,“明天之后,朕要的,不是四夷的敬畏,而是天下的归心。朕要的,不是一个靠武力征服的帝国,而是一个万邦来朝、心悦诚服的天朝。”
“渭水之盟,朕输掉了财帛和颜面,却赢得了时间。白道川之战,朕赢回了尊严和士气。而明天,朕要赢得的,是未来。”
他抬起头,望着满天星斗。
“朕要让这贞观的时代,成为后世所有君王的榜样。让他们知道,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不仅要有能征善战的军队,更要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制度,有容纳直言的胸襟,有引领文明的自信。”
魏徵静静地听着,他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君主或战士。他是一个梦想家,一个构建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子”。
“陛下,”魏徵深深一揖,“您会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重新望向铁山。他的眼中,再无一丝波澜。
“传令下去。”
“擂鼓!”
“让朕的战鼓,为这个旧时代,敲响最后的丧钟!”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