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孙子兵法36计在现代商业中运用这本小说在哪里可以看?哪里有免费试读章节?

孙子兵法36计在现代商业中运用

作者:大佬辞念念

字数:105745字

2025-10-18 完结

简介

《孙子兵法36计在现代商业中运用》是“大佬辞念念”的又一力作,本书以孙膑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小说推荐故事。目前已更新105745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孙子兵法36计在现代商业中运用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上屋抽梯的历史渊源

(一)故事起源

“上屋抽梯”这一计谋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与韩国都城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见上党孤立无援,为了给韩国找一个强大的靠山,同时也为了转移秦国的注意力,决定将上党郡献给赵国。

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接到冯亭的献地请求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平阳君赵豹认为这是韩国的“嫁祸”之计,接受上党会招来秦国的攻击,不主张接受。但平原君赵胜却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十七座城池,是天大的好事,极力主张接受。赵孝成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派他去接收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秦国见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上党,十分恼怒,派白起率领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廉颇深知秦军兵强马壮,锐气正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想拖垮秦军。秦军多次挑战,廉颇都不予理睬。

秦国丞相范雎为了打破僵局,使用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赵孝成王本来就对廉颇坚守不出的策略不满,听到谣言后,立刻派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他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的作战策略,主动出击。白起针对赵括的弱点,采用了“上屋抽梯”的计谋。他先派一支军队假装战败,引诱赵括率领大军追击。赵括不知是计,一路追赶到秦军的营垒前。这时,白起早已安排好两支奇兵,一支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插入赵军的中间,将赵军分割成两部分。同时,白起又派轻装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括被围困后,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但为时已晚。他多次组织突围,但都没有成功。最终,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死,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白起为了防止赵军叛乱,将四十万降卒全部活埋。

(二)计谋解析

“上屋抽梯”原意是指引诱敌人爬上屋顶,然后抽掉梯子,使其陷入绝境,无法逃脱。在军事上,这一计谋通常是先给敌人一些甜头,诱使敌人深入我方预设的战场,然后切断其退路,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这一计谋的关键在于“诱”和“断”,即先通过巧妙的手段引诱敌人上钩,然后果断地切断敌人的退路,使其无法逃脱。

“上屋抽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激励下属或合作伙伴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上屋”可以表示为给下属或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机会,让他们有动力去努力攀登;“抽梯”则可以表示为在他们达到一定阶段后,取消一些依赖条件,迫使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继续前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二、上屋抽梯在国外商业中的运用

(一)苹果公司的饥饿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产品以创新、高品质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苹果公司在产品营销方面经常运用“上屋抽梯”的计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饥饿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会进行大量的宣传和预热,通过各种渠道透露一些关于新产品的信息,但又不会透露太多细节,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期待。当新产品正式发布后,苹果公司并不会立即大量供货,而是采取限量供应的方式,让消费者很难买到产品。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会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排队等待购买。

例如,苹果公司在推出 iPhone 系列手机时,每次新产品发布后都会出现消费者排长队购买的场景。苹果公司通过控制产品的供应量,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苹果产品是一种稀缺的体验,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同时,苹果公司也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市场对新产品的反应,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

从“上屋抽梯”的角度来看,苹果公司通过宣传和预热为消费者搭建了“上屋”的梯子,让消费者对新产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购买欲望。然后,苹果公司通过限量供应的方式抽掉了“梯子”,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遇到困难,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销量和利润,还提升了苹果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迪士尼的主题公园营销策略

迪士尼是全球著名的娱乐公司,其主题公园以精彩的游乐项目、独特的主题体验和优质的服务而受到游客的喜爱。迪士尼在主题公园的营销方面也运用了“上屋抽梯”的计谋。

迪士尼在推广主题公园时,会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主题公园的精彩内容和独特体验,吸引游客的关注。同时,迪士尼会推出一些限时优惠活动,如打折门票、套餐优惠等,鼓励游客提前预订门票。当游客购买了门票并前往主题公园后,迪士尼会在园区内设置各种额外的消费项目,如特色餐饮、纪念品、快速通行证等。这些额外的消费项目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可以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例如,迪士尼的快速通行证可以让游客跳过排队等待的时间,更快地体验游乐项目。很多游客为了节省时间,会选择购买快速通行证。此外,迪士尼的主题餐厅和纪念品店也会推出各种特色商品,吸引游客消费。

从“上屋抽梯”的角度来看,迪士尼通过宣传和限时优惠活动为游客搭建了“上屋”的梯子,让游客产生了前往主题公园游玩的欲望。当游客进入主题公园后,迪士尼通过设置额外的消费项目抽掉了“梯子”,让游客在享受更好体验的同时,不得不进行额外的消费。这种策略不仅增加了迪士尼的收入,还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上屋抽梯在国内商业中的运用

(一)小米的互联网营销策略

小米是中国知名的科技公司,以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小米在营销方面运用了“上屋抽梯”的计谋,其互联网营销策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米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会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与粉丝进行互动,收集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忠诚度,还为新产品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新产品正式发布后,小米会采用限量抢购的方式进行销售。小米会提前公布抢购时间和数量,让用户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抢购。由于小米产品的性价比高,很多用户都会提前做好准备,等待抢购。然而,由于抢购人数众多,很多用户往往很难抢到产品。

例如,小米的智能手机在每次抢购时都会出现瞬间售罄的情况。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会进一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使得更多的用户愿意关注小米的下一次抢购活动。同时,小米也会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话题性。

从“上屋抽梯”的角度来看,小米通过与用户互动为用户搭建了“上屋”的梯子,让用户对新产品产生了期待和兴趣。然后,小米通过限量抢购的方式抽掉了“梯子”,让用户在购买产品时遇到困难,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小米产品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还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

(二)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策略

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楼盘时也经常运用“上屋抽梯”的计谋。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开盘前,会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通过广告、样板房展示、现场活动等方式吸引购房者的关注。同时,开发商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如折扣优惠、赠送装修、减免物业费等,鼓励购房者提前预订。

当购房者被这些优惠政策吸引,签订了购房意向书或缴纳了定金后,开发商会逐渐取消一些优惠政策,或者提高房价。例如,开发商可能会宣布之前的折扣优惠活动已经结束,新的购房者需要按照原价购买。或者,开发商可能会在交房时要求购房者支付一些额外的费用,如配套设施费、契税等。

从“上屋抽梯”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宣传和优惠政策为购房者搭建了“上屋”的梯子,让购房者产生了购买房产的欲望。当购房者签订了购房意向书或缴纳了定金后,开发商通过取消优惠政策或提高房价的方式抽掉了“梯子”,让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面临更高的成本。这种策略可以让开发商在保证利润的同时,也能促进楼盘的销售。

四、上屋抽梯在现代商业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合法性与道德性

在现代商业中运用“上屋抽梯”的计谋时,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企业不能采用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来引诱消费者或合作伙伴。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不能在宣传时故意隐瞒一些重要信息,或者做出虚假承诺。如果企业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或商业道德,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从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二)适度原则

企业在运用“上屋抽梯”的计谋时,要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能过度地引诱消费者或合作伙伴,也不能过于苛刻地抽掉“梯子”。如果企业过度地使用饥饿营销等策略,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反感,从而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例如,苹果公司如果长期采用限量供应的方式,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苹果产品太困难,从而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同样,企业在抽掉“梯子”时,也要给消费者或合作伙伴一定的缓冲空间,让他们能够接受这种变化。

(三)风险评估

企业在运用“上屋抽梯”的计谋时,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例如,企业采用饥饿营销策略时,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反应等因素。如果市场需求突然下降,或者竞争对手推出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可能会面临产品滞销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运用计谋之前,要制定好应对风险的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五、结语

“上屋抽梯”这一古老的计谋在现代商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无论是国外的苹果公司、迪士尼,还是国内的小米、房地产开发商,都通过运用这一计谋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果。然而,企业在运用这一计谋时,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把握好适度原则,做好风险评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增强辨别能力,避免陷入不良企业设置的“陷阱”中。在商业活动中,只有企业和消费者、合作伙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