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第2章

柴房的月光被窗棂切成碎片,落在林砚摊开的掌心。他指尖捏着枚刚从灶膛里捡的粗瓷碎片,模仿着苏郎中针灸时的指诀,让碎片在指间轻轻转动——这是他摸索出的“笨办法”,用碎片代替银针,练的是指尖控力的本事。

丹田处的暖意已能稳定流转,按照“青元诀”的路线走完小周天只需两刻钟。这几日他把心法和杂活拧成了一股绳:劈柴时,斧头落下时呼气沉丹田,抬斧时吸气引暖意上腰腹,腰力带动臂力,既省了力气,又让内力在挥斧的节奏里慢慢滋长;挑水时,扁担压在肩头,他故意让暖意顺着肩颈经脉流转,原本挑两桶水就发酸的肩膀,如今挑着水走半条街都稳如泰山。张胖子看他劈柴又快又稳,还打趣:“林小子莫不是偷喝了壮骨汤,力气见涨啊。”

此刻他盘腿坐在稻草床上,把墨玉按在“青元诀”记载“手少阳三焦经”的书页上。指尖刚触到纸面,脑子里突然炸开一幅光绘的经络图——淡金色的线条顺着手臂蜿蜒,连最细小的分支都看得真切,丹田那丝暖意像条小银蛇,正沿着线条慢慢爬动,哪里滞涩、哪里顺畅,一目了然。

“原来这墨玉不只是记动作,还能‘透视’经络。”林砚惊得指尖微颤。之前他练推山掌,总觉得掌风发虚,此刻看着经络图才明白,是内力卡在了手腕“阳池穴”,没能顺畅流到指尖。他赶紧调整姿势,模仿着老乞丐比划推山掌时“沉腕转指”的动作,同时引导暖意往阳池穴冲——三次尝试后,那处滞涩突然化开,暖意顺着指尖窜出,竟在掌心聚起一小团微弱的气劲,吹得床前的草屑打了个旋。

他不敢怠慢,赶紧把墨玉挪到推山掌的招式图解上。书页上的简笔画瞬间“活”了:老乞丐那看似随意的摆臂,其实是让内力从丹田走腰、过肩、绕臂,最终凝在掌心;掌根下沉的幅度,刚好能让气劲聚而不散;甚至出掌时脚尖踮起的半寸,都是为了让下盘稳如磐石,好借大地的力道补自身内力之不足。

“这哪是耍把式,分明是把发力的门道刻进了动作里。”林砚茅塞顿开。他起身走到柴房中央,按照脑子里的“活图”,慢慢摆出推山掌的起手式: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左手按在腰侧,右手掌心朝前,腕子微微下沉——丹田的暖意顺着经络流到右掌,掌心里真的泛起了一丝劲风,吹得堆在角落的柴火“沙沙”作响。

他试着出掌,动作很慢,每一处转折都对照着经络图调整:沉肩时,确保内力不卡在肩胛骨;转腕时,让气劲在掌心打个旋;推掌时,指尖微微上挑,把最后一丝暖意都送出去。第一掌推完,他后背已沁出薄汗——不是累的,是全神贯注控力的紧张。可当第二掌推出时,他明显感觉到气劲更顺了,掌风也比刚才强了半分。

练到第五掌,柴房外突然传来张胖子的咳嗽声,紧接着是杂铺关门的“吱呀”声。林砚赶紧收掌,屏住呼吸,透过破窗往外看——月光下,张胖子的身影晃过院子,往自己的卧房走去,没注意到柴房这边的动静。

他松了口气,却不敢再练掌法,只回到床上,继续用碎片练指诀。指尖捏着碎片,模仿苏郎中针灸时“捻、转、提、插”的动作:拇指和食指捏住碎片两端,轻轻捻动,让碎片在指间转圆圈;手腕微微用力,把碎片往上提半寸,再缓缓插回原位——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就像真的在给人针灸。

练着练着,他突然想起苏郎中给人扎针时说的话:“扎针如绣花,差一分就偏了穴位,治病就成了害人。”他低头看着指尖的碎片,突然明白,无论是针灸、推山掌,还是劈柴、挑水,其实都是“控力”的本事——只是针灸控的是针尖的力,推山掌控的是掌风的力,劈柴控的是斧头的力,挑水控的是肩膀的力。

“要是能把这些力串起来,会不会更厉害?”一个念头闪过林砚的脑子。他试着捏着碎片,同时引导丹田的暖意流向指尖——当暖意触到指尖时,他明显感觉到捏碎片的力道更稳了,连转动的速度都均匀了不少。

他又试着劈柴时的呼吸法,配合推山掌的起手式:吸气时抬臂,让暖意聚在腰腹;呼气时出掌,把腰腹的暖意全送出去——掌风果然比之前强了一截,甚至能吹动一根细柴,让它在地上滚了两圈。

“原来心法和杂活、掌法,是能互通的。”林砚心里又惊又喜。他把“青元诀”、推山掌、针灸指诀,还有劈柴挑水的动作,在脑子里串成了一条线:心法是“根”,负责养出暖意;杂活是“练”,把暖意变成能用的力;掌法和指诀是“用”,把力变成能伤人、能自保的本事。

不知不觉,窗外的月光已移到了柴房中央,天快亮了。林砚把墨玉和“青元诀”藏回床板下,又把碎片扔进灶膛,才躺回稻草床上。虽然一夜没怎么睡,可他精神头却很足——丹田的暖意比昨晚更明显了,指尖的力道也稳了不少,连走路都觉得脚步轻快了些。

他闭上眼睛,脑子里过了一遍今晚的收获:推山掌的发力门道、经络图的用法、杂活与心法的互通……最后,他想起苏郎中临走前说的“苟要有本事”,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他还是想守着柴房、杂铺,过安稳日子。但从今晚起,他的“苟”,不再是躲着危险走,而是把危险藏在柴房的月光里,藏在劈柴的斧头下,藏在指尖的碎片上——悄悄把本事练强,等哪天危险真的找上门,他能抬起手,用一掌微不足道的掌风,护住自己这方小小的柴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