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苟在坊市小神仙》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关山西北”创作,以林砚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70323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苟在坊市小神仙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序章 青石板上的杂货铺
平凡生活
暮春的雨丝斜斜织着,把坊市的青石板路润得发亮。林砚背着半旧的布包,站在“张记杂货铺”的木牌下,指尖捏着张皱巴巴的租契——这是他从远房亲戚手里接过的铺子,也是他在这片修仙坊市唯一的落脚处。
布包最底层压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清微全卷”四个模糊的篆字,边角磨损得厉害,是他唯一的“依仗”。书里记着些粗浅的感应术和符纹画法,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至于到底有没有用,林砚心里也没底——他只是个连灵气都感应不到的凡人,在修士往来的坊市,能活着就已是万幸。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铺子里积着层薄灰,货架空空荡荡,只有墙角堆着几个破旧的陶瓮,蛛网在房梁上挂着,风一吹就晃。最里间的小隔间勉强能当卧房,炕上铺着发霉的草席,唯一像样的是窗边那张缺了条腿的木桌,用石块垫着才勉强平稳。
“先把铺子收拾出来再说。”林砚放下布包,从街边水井提了桶水,找了块破布,蹲在地上慢慢擦灰。刚擦到货架第三层,指尖突然碰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个巴掌大的铜铃,铃身泛着淡青光泽,上面刻着几道歪歪扭扭的符纹,摸上去温温的,不像普通铜器那样冰凉。
他把铜铃拿起来,刚想仔细看,门外就传来脚步声,是个穿粗布短打的老汉,肩上扛着捆干柴,见铺子开门,探头进来问:“小伙子,是新来的掌柜?我是隔壁干货铺的陈老,给你送点干柴,下雨天烧炕暖和。”
“多谢陈老伯。”林砚赶紧接过干柴,往灶房里搬——灶房在铺子后院,只有个破旧的陶锅,连烟囱都有点漏风,却好歹能烧水煮饭。
陈老跟着走进来,扫了眼铺子里的光景,叹了口气:“这铺子空了大半年,前几任掌柜要么嫌赚不到钱走了,要么被修士刁难怕了,你一个小伙子,可得当心些。尤其是街尾的赵掌柜,仗着认识个低阶修士,总爱欺负咱们凡人掌柜,你卖东西时别跟他起冲突。”
林砚点头记下,从布包里掏出块自己烤的麦饼,递给陈老:“老伯,没什么好谢你的,吃块饼垫垫。”
陈老接过饼,咬了口,笑着说:“你这小伙子实在,以后有啥难处就喊我。对了,明天早市有农户卖灵谷,你买点回来熬粥,比普通米香,还能补身子,就是别买太多,灵谷贵,咱们凡人省着点用。”
陈老走后,林砚继续收拾铺子。天黑时,总算把铺子打扫干净,货架擦得发亮,卧房的草席换了块新的——是他用仅剩的碎银子从街边货郎那买的。他在灶房煮了锅稀粥,就着剩下的麦饼,算是在坊市的第一顿饭。
饭后,他坐在窗边的木桌前,把那本《清微全卷》摊开,就着油灯昏黄的光翻看起来。第一页写着“清微之道,非为求仙,乃为守心”,后面是感应术的入门方法——“凝神静气,指尖触灵,以心观气,渐而能感”。
林砚按书里说的,坐在桌前,闭上眼睛,指尖放在刚才捡到的铜铃上,试着凝神静气。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指尖突然传来丝微弱的暖意,像是有股细流顺着指尖往手腕爬,虽然淡得几乎感觉不到,却实实在在存在——他居然真的感应到了灵气!
他猛地睁开眼,看向铜铃——铃身的符纹似乎比刚才亮了点,淡青色的光若有若无。他赶紧翻书,在符纹篇里找到了相似的图案,标注着“预警铃,感修士灵气,遇恶则鸣”。
原来这铜铃是个低阶法器,能帮他感应修士的灵气,还能预警危险。林砚把铜铃攥在手里,心里踏实了些——有了这铃铛,至少能提前避开不怀好意的修士,在坊市多一分安稳。
窗外的雨还在下,油灯的光映着书页上的字迹,也映着林砚的脸。他摸了摸胸口,那里没有修士特有的聚气丹田,只有颗想在坊市好好活下去的心。他不知道《清微全卷》能让他走多远,也不知道以后会遇到多少麻烦,只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要把杂货铺的门打开,把从早市买来的灵谷摆上货架,开始在这片修仙坊市的“苟活”日子。
夜渐深,坊市的修士们大多已歇下,只有零星几家铺子还亮着灯。林砚把《清微全卷》和预警铃收好,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雨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修士交谈声,慢慢闭上了眼睛。
他的坊市生活,从这个雨夜,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