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小说刘宏完整版阅读

热门重生小说火爆上线,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是由作者玄武仙墓所著,主角是刘宏,讲述了:汉灵帝是汉朝最后一个手握实权皇帝,原本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却成为大汉覆灭的根源。命运的使然一个现代历史系高材生。意外重生到汉末,成为汉帝刘宏,且看他囊尽汉末之英才,建无上之伟业。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小说刘宏完整版阅读

第1章 汉末

洛阳

由于接到报案,一处工地突然挖出了一座古墓。

根据工地负责人报告,墓葬规模宏大,起码是一座王侯墓,所以当地文物局便派出一队考古队员正在对一处墓葬进行抢救式挖掘。

一个大约二十岁,面容俊郎的青年跟在导师后面仔细的进行挖掘。

突然青年感觉手中的小铲似乎触碰到了一个硬物。

“老师,我似乎挖到东西了。”

青年兴奋的向老师报告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开始清理周围的尘土,他的老师也来到他的身边帮忙。

不多时一块刻字的黑色石碑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小宏,你似乎挖到了一件了不得的东西啊,快清理出来!”

要知道墓葬中带有文字的石碑或者竹简一类的东西,对于考古人员可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的。

刘宏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一脸兴奋的伸出手去清理石碑四周的填土。

可是就在刘宏清理之时,手掌不小心碰到了一处锋利的棱角,就连带着的特质手套都被划破,手掌顿时被割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立马流了出来并沾染到了石碑之上。

“小宏,你没事吧!”

他的老师,一脸关切的看向刘宏,虽然刘宏在周围人眼中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但是他对历史中华文化的执着和痴迷,却是让他的老师非常欣赏。

“老师我没事,不过是一个小口子而已,包扎一下就好了。”

刘宏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从背包中拿出一瓶水和创可贴清洗伤口。

包扎好之后,师生两人便开始研究这个刚刚出土的石碑。

“石碑上的文字以隶书的形式篆刻,看样子这处墓葬应该是汉时期。”

老师边说,一旁的刘宏边记笔记,这一次的发掘是老师给他的机会,对于他考古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刘宏也是格外的仔细。

“咦?这上面说到了熹平石经!这难道是汉灵帝墓葬?”

“什么?汉灵帝?”

一旁的刘宏有些诧异,居然发掘到了一座帝王墓,内心顿时兴奋无比。

老师笑了笑,“也只是可能,不过历史上的汉灵帝也叫刘宏,和你同名同姓呢,呵呵!真是缘分呐!”

“嗯,的确。”

刘宏点了点头,同时心中也是有些无奈,毕竟根据史书记载,这位汉灵帝几乎可以在历史上的昏君中排名倒数了。

就在两人对话间,那个石碑在两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微微闪烁了一下,一道微弱的红光射入刘宏体内,刘宏登时双眼一黑昏倒在地。

“小宏,你怎么了?小宏…”

可是任凭老师如何呼喊,倒在地上的刘宏依旧没有任何反应,呼吸也渐渐停止。

公元167年。

德阳殿。

“陛下驾崩了!”

殿内一道哭声传来。

东汉第十位皇帝汉桓帝刘志驾崩。

侧殿守候着的中常侍曹节、王甫以及皇后窦妙和窦妙的父亲时任城门校尉的窦武等人尽皆神色一变。

汉桓帝在位期间,膝下仅有一位公主并无皇子,如今皇帝驾崩,那么需要从与孝桓帝血脉亲近的宗亲当中寻找一位来继承皇位。

该选谁呢?选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朝臣党人以及一直饱受外戚宦官压迫的士人门阀,自然是想要选择一个贤明有能力的人,用来扫清外戚还有宦官,他们也好有机会上位辅佐天子,留名青史。

窦武这个新晋的外戚,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不想走梁冀的老路,从而背上千古骂名,所以他才会不断的拉拢陈蕃、李膺等等这些士人的代表来与宦官争斗。

因而窦武考虑的更多一些,除了贤明和能力,最主要的还是新帝人选的根基问题。

没有根基才会倚重于他,直到自己辅佐天子澄清宇内,国泰民安,成就一段明君贤臣的佳话岂不美哉?

对于宦官而言,首选目标自然就是年纪小的,容易蛊惑的才行。

一时间每个人都心思各异。

冀州河间。

刚过年初,寒冬依旧,阴沉了多日的天空飘起了大雪。

略显破败的解渎亭侯府内,一位十余岁的少年站在院中,抬头仰望天空,任由一片片雪花洒落身上。

“十二年了,终于可以开始了。”

少年仅用自己可以听到的声音喃喃自语。

这位少年名叫刘宏,正是那名考古青年,似乎是命运的安排,让他重临到了这个世界。

“公子,回屋吧,起风了。”

刘宏身后不远处一个老仆人关切的看着眼前的少年。

“风起了好啊!!吹去旧的,迎来新的!”

刘宏幽幽感叹一句,他的父亲在他八岁之时便去世,少年刘宏年纪轻轻便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解渎亭候。

刘宏自出生懂事之后,便一点一点的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

同时也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来就会是那个史书上臭名昭著的昏君汉灵帝。

汉灵帝的时代,是一个让人十分惋惜的时代。

同时也是是一个人才辈出,大汉余威尚存的时代。

这个时期那些世家豪族的势力,经过宦官和外戚势力的轮流压制和迫害,已经算是降至最低点。

说实话,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历史上早期的刘宏并非如同历史记载的那般不堪。

与之相比的话,能够在十二岁登基为帝便取得实权的皇帝还真是不多,虽然有部分运气的成分,但是其手段、心机、还是魄力,也绝非寻常帝王可比。

要知道汉灵帝掌权的前期,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世家豪族,都被他压制的无法抬起头来,如果他一心想要进行改革和做出改变,只要操作得当,也并非不能成为一个中兴之主。

或许是因为汉桓帝留下的烂摊子实在是无法收拾,又或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后期的汉灵帝刘宏,偏偏就选择了摆烂。

尤其是他宠信宦官,因为一个小黄门的谗言就能够将前军主将卢植撤职并押回降罪的,纵观整个历史,能够如此糊涂的帝王,除了赵家老二和朱家战神以外,那也是极其罕见的。

或许命运的巧合便是上天的安排,刘宏解释不了他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但是他却明白了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历史总是充满遗憾,而汉末时期则是一个英雄辈出、将星璀璨,让无数人都为之向往的时代,却又让人扼腕叹息的时代。

如此多的人才,若能聚在一起,那将会是何等光景?敢问四方周边,谁人能敌?

而自己的到来,或许就是为了来填补这一遗憾。

来自后世,经过史书熏陶的刘宏,有着难以说明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清楚的知道知道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所遭受的苦难与耻辱。

想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汉文明几近亡族灭种,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敢想象的黑暗时期,而汉末三国的百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可以说是导致那一切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刘宏就曾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绝不能让悲剧再次重演,重活一世,若不做些什么,那岂不是白活?

刘宏的母亲董氏看到自己的儿子自幼便聪慧无比,且待人谦逊有礼,自从刘宏的父亲过世后,他更是显露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主见。

眼见儿子懂事有礼,董氏便将府中事务一点点的交由刘宏做主打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刘宏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虽然自己的前路或许充满了困难与坎坷。

但是看到周围百姓生活困苦的样子,刘宏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才是。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人活一世,总得发挥自己的一些作用不是?

虽然侯府不大,但是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让刘宏一时间有些无法适应。

“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句来自后世的经典名言,曾被刘宏视为侮辱。

可是直到此时刘宏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个所谓的历史高材生,除了比寻常人多知道一些历史人物和知识之外,比寻常人也强不到哪里去。

以小见大,刘宏还是尝试着将后世总结出来的一套管理方法应用到侯府管理当中,期望从中总结一些管理经验。

至于像什么曲辕犁、精盐、蒸馏酒、造纸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刘宏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放弃。

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自己一个小小的侯爷没了父亲的人脉,搞出那些暴利的东西,定然会引起他人注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况且搞出来又能怎样?除了能够赚取一些钱财之外,对于眼下的他来说的帮助并不大。

他要留着这些东西,等自己成为天子之后再选拔一批人才进行指点和引导。

皇帝是最轻松的,他只是一个文臣武将发挥自己的平台,只需要学会识人用人即可。

但皇帝也是最难的,一个不查就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害。

所以他要将这些发明的头衔和殊荣安到手下人的头上,用来拉拢人心让他们忠诚于自己。

最主要的还是要借此用来激励和吸引后来人的思考性和研发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