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

小说皇后来了,鳳栖宫的天要变了在线全文阅读

热门古代言情小说,皇后来了,鳳栖宫的天要变了主角是长宵英翃,作者是谢启明的暗夜流光,非常火爆。主要讲述了:一觉醒来,天翻地覆,长宵惊奇的发现,自己奉旨等嫁的老公雍王突然变成了皇帝?水涨船高,自己居然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这是什么套路?不是说好皇后就是天天忙宫斗么?怎么还有半幅仪仗的一个奶妈,一个比一个柔弱

小说皇后来了,鳳栖宫的天要变了在线全文阅读

第10章 容止(二)

建徽七年四月初三,当时还是固山贝子的容止,蒙建徽帝赐婚,定下了母家的嫡出孙女,时任吏部尚书之女赫尔济氏为正妻

建徽八年正月十四,晋固山贝子容止为多罗贝勒

建徽九年六月二十,再晋多罗贝勒为诚郡王,又厚赏其宅邸一座,以备婚娶

建徽十年五月二十四,容止大婚

六月二十八,又迎火器营翼长嫡妹乌拉那拉氏入府为侧福晋,同日,护军校嫡长女佟佳氏,大理寺左寺丞嫡女董鄂氏入府为格格

到此处,本该是夫妻美满,妻妾和睦的好故事,可还是应了那句话,这世间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多的更是登高易跌重,位高人愈险

建徽十一年三月初三,诚郡王嫡福晋受惊早产,诞下了一个了无生气的男孩子,为保福晋,王府外称才诞的小皇孙夭折,福晋听说之后哭肿了眼,可这边凄凄惨惨,同在王府后院,佟佳格格那里却是喜气洋洋——盖因没过几天,她就诞下了建徽帝正儿八经的第一个孙辈男丁,而这个孩子,和他的阿玛容止一样,虽外称是行二,可实际上又是正正经经的王府长子

后来到了冬月二十一日,突如其来的一纸奏章如同投石入水一般,在素日平静的朝堂上,掀起了极大的波澜

此奏折乃是御史瓜尔佳青偲所呈,奏折上书御前,参诚郡王府邸逾制,前厅后园,堂屋居所竟远超东宫,其规模及奢华程度,为青宫不可比拟,而衡园景色,直比凤栖宫及其侧御苑香雪海,亦超东宫内花园,及今上龙潜睿亲王府邸,此事一出,朝堂哗然

须知青偲此人,为人耿直孤介,不畏直言,朝中多畏惧,有“弹御史”“弹大人”之称,建徽初年,此人便曾弹吏部尚书赫家查人举官不明,至当时闻喜公主的母家纳兰氏通敌之事,后来今上虽平,但此人声名显露,更有隐升之态,当时朝中曾揣测此人是否有其靠山,但经多岁明察暗访,终究无所收获,其间凡有见不平之事,则不畏权势,敢直上书,更使朝中多有侧目,以宋朝仁宗“包弹”之名仿之,称之为“弹大人”

上书之中,先以王府规格细比,实为亲王府之等级,再以东宫规格细比,实则不止高于东宫,甚更有比肩凤栖宫内诸殿阁之嫌

其中还道,圣上正值盛年,尚未有蚤立太子之意,诚郡王以皇长子位分府立居,但此逾制,已令民间普生哗然,俱传诚王有青宫之份,凡有好事者,已竞逐从龙之份,长此以往,民议如沸,朝堂动荡,实非清锦社稷之所期

这冠冕堂皇的奏章一出,“弹大人”之名便又推到了风口浪尖,可就在下臣们纷纷暗自揣测圣意时,建徽帝却只是将这一份奏折留中不发,并未做出什么评判,到引得朝臣们议论纷纷

因着将到年下,吏部考功,三司复核,户部呈御揭帖,各部的朝臣俱在忙碌,渐渐的,便无人再出声言议论这一件事了

可不议论不代表心里不想,翻年到了二月二,为使天下万世共知今上准情理而公好恶,建徽帝特命于鼓楼南街重设登闻鼓院,阙门置登闻鼓,许人鸣冤

这本是圣人坐治明堂的好意,可谁想到,头一个敲登闻鼓要状告的事儿,竟就还是诚郡王府邸逾制一案,这下,当真是建徽帝不想管,也不得不管了!

当时满京城都在猜敲登闻鼓的是何许人,又猜测诚郡王如今会如何替自己转圜,更有好事之人,时常靠近诚郡王府邸一窥究竟,进出过府邸的菜农,小厮等,也成了大众追捧的对象,一幕幕编排的似乎诚郡王府是小皇宫一般

而正在坊间为此事流言纷纷的时候,宫里和朝堂却都出了几桩要紧事:真兴皇太后抱病不起,谨皇贵妃入佛四十九日代为祈福,阁部上奏请立慎夫人赫尔济氏为后,老太傅呕血重病不治

这几件事看似并无关联,可细细想来,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太后不病,谨皇贵妃怎能出家?若皇贵妃不出家,朝臣岂能奏请举荐慎夫人?若不举荐慎夫人,老太傅又怎会病入膏肓?

看似一件又一件事儿纷至沓来,可串起来竟就成了一张弥天大网,就这么牢牢的把诚郡王府和赫尔济一族结结实实的盖住了

太傅经此一事,元气大伤,纵使建徽帝准了慎夫人出宫探望,可太傅没过多久还是殁了,建徽帝闻之亲题御令,赐太傅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受后世香火,以全君臣相宜,又命诚郡王代圣出宫,既是前往太傅府邸颁旨,代建徽帝上一炷香,也是奉迎其母慎夫人回宫

后来太傅出殡时,几乎满朝官员皆去送行,这队伍浩浩荡荡,宣扬了十余里,彰显的是赫尔济家煊赫的权势,可明眼人也看的出来,若没有了太傅,诚郡王党怕是要日薄西山了

果不其然,过了几日,建徽帝终于准了诚郡王请罪的折子,又谕发上书房、内务府及六部侍郎以上官员看:

从来为君臣者,天家骨肉最难两全。日前登闻鼓状告诚郡王府邸僭越一案,念其已悔过自新,敕令收回府邸,赦过宥罪,饶他今次。至于郡王改居何地,尔诸大臣议之奏朕

圣旨一下,便如釜底抽薪一般,朝堂上沸沸扬扬之声终于止住,但按下了葫芦又起瓢,诚郡王府却又又又又出了事端

此事乃是诚郡王府客卿幕僚,某一日在京中杏花楼喝酒,约摸是多灌了些黄汤,竟就着坊间杂谈胡言乱语起来

什么“我家王爷的宅子本就是万岁赐的,长者赐不可辞,万岁还未说什么,倒轮到你们在这里大放厥词!”又或是“我家王爷说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此事万岁必有公断,尔等小人,竟然议论王室,不怕砍头吗?!”之类的言论,引得围观者纷纷议论

这幕僚大闹酒肆后,这等妄言,果然被有心人听去大做文章,自此,市井中再无人非议诚郡王府邸逾制,而是都在奔走相告,有府内之人酒后吐真言,原来王府规制乃皇上圣意钦赐,看来东宫之主,万岁已有决断

此事无异于给本就置于碳火上的诚郡王府,更添了一锅油,朝中内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议论纷纷,可怜诚郡王,什么也还不知道,就再一次被举上了高架,生受夺嫡这把碳火的炙烤

民间流言本不足信,但当日慈宁宫真兴皇太后处即传出懿旨:特恩慎夫人赫尔济氏前往南苑,修养眼疾

而三日之后,圣旨既下,上谕礼部,拟封简贵妃钮钴禄氏为继后册文,并令钦天监卜算大典之吉日良辰,各部及内务府筹备封后细则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