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推荐一本小说,名为《开局律所开除?我反手考进检察院》,这是部都市日常类型小说,很多书友都喜欢江城等主角的人物刻画,非常有个性。作者“用户32913002”大大目前写了210770字,连载,喜欢这类小说的书友朋友们可以收藏阅读。
开局律所开除?我反手考进检察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技术鉴定。
这四个字,从江城嘴里说出来,轻描淡写,却让周正国后背窜起一股凉气。
那盘录音带,是当年办案的核心。
是钉死陈国栋的最后一颗钉子。
整个江城市政法系统,谁不知道,那是铁案。
现在,这个刚入职的年轻人,要对铁案的根基动手。
“东西不在我这儿。”周正国吐出一口浓重的烟圈,“案子是你们检察院公诉的,判了之后,所有物证,包括那盘带子,都移交到你们院里的档案科封存了。”
“我知道。”江城点头。
“你想调出来,难。”周正国把烟头按进烟灰缸,发出滋啦一声轻响,“结了案的卷宗,尤其是这种定性过的重案,想再打开,比登天还难。”
“程序上,我需要一份你们市局出具的,关于赵立东诬告陷害案的正式立案决定书,以及他的最新口供。”江城没有理会他的警告,直接说出自己的下一步。
“然后,我会以‘核实新线索’的名义,向院里申请调阅物证。”
周正国看着他,这个年轻人,每一步都想得清清楚楚。
他不是在商量。
他是在告知。
“好。”周正国从椅子上站起来,“我现在就让法制科给你办。半小时后,你来我办公室拿。”
……
半小时后,江城拿着盖有江城市公安局鲜红印章的立案决定书和口供复印件,走出了这栋喧嚣的大楼。
阳光刺眼。
他抬手挡了一下,坐上了回检察院的公交车。
与公安局的粗粝和紧张不同,检察院的大楼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走廊里铺着暗红色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
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纸张和墨水的味道。
所有人走路都轻手轻脚,说话都压着嗓子。
江城没有回公诉一处的办公室,而是直接上了五楼。
处长张海峰的办公室。
他敲了敲门。
“进。”
张海峰正戴着老花镜,在一份文件上用红笔批注着什么。
他见江城进来,放下了笔,揉了揉眉心。
“公安局那边有结果了?”
“赵立东全招了。”江城将手里的文件袋递了过去,“这是市局的立案决定书和他的口供。”
张海峰拉开文件袋,抽出那几张纸。
他看得不快,但很仔细。
当他看到赵立东亲口承认,在刘天野的指使下,用伪造的证据陷害陈国栋时,捏着纸张的手指,微微收紧。
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许久,张海峰才放下笔录,抬头看向江城。
“你做的很好。”他的声音很沉,“这个诬告陷害案,证据链完整,可以立刻进入审查起诉程序。”
“处长,我要申请调阅两年前陈国栋案的全部卷宗。”江城没有接他的话,直接表明了来意。
“尤其是当年作为关键证据的那盘录音带,我要申请进行技术鉴定。”
办公室的空气,瞬间凝滞了。
张海峰没有立刻回答。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一口浓茶。
杯子和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微的碰撞声。
“江城,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知道。”
“你不是在申请调阅一份普通的卷宗。”张海峰的语速很慢,每一个字都带着重量,“你是在挑战一份已经生效的判决。你是在质疑当年整个公检法系统的结论。”
“我没有质疑结论。”江城的声音平静,“我只是在核实赵立东诬告陷害案的证据。”
“赵立东的口供提到,他用来陷害我老师的录音带,是刘天野一方提供的。我现在有合理理由怀疑,那盘录音带本身,就是一件伪证。”
“我要鉴定它,是为了办好现在这个诬告陷害案。这是我的职责。”
好一个“为了办好现在这个案子”。
张海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冷静,清晰,逻辑严密,把所有的冲动和复仇的欲望,都包裹在冰冷的程序正义外衣之下。
他找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合法的理由。
“档案科的老钱,是个认死理的老古董。”张海峰终于松了口,“没有一份天衣无缝的申请报告,你连档案室的门都进不去。”
“你先去写一份《关于核查‘赵立东涉嫌诬告陷害案’关键证据的请示报告》。”
“把你的理由,你的依据,你想做的事情,写清楚,写明白。不要带任何个人情绪,纯粹从法律角度出发。”
“写好了,拿来给我签字。”
“是。”江城转身就走。
“江城。”张海峰叫住了他。
江城停下脚步,回头。
“这件事,从我的办公室出去,到你拿到结果之前,不要对第三个人提起。”
“明白。”
江城回到自己那张小小的办公桌前。
周围的同事们,有的在低声讨论案情,有的在埋头书写文书。
没有人注意到他。
他从抽屉里拿出稿纸和钢笔,拧开笔帽。
他开始写。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一处涂改。
前世近二十年的法律文书功底,此刻,全部灌注于笔尖。
他没有控诉,没有煽情,更没有提及“翻案”两个字。
通篇报告,引经据典,逻辑环环相扣。
从赵立东的口供出发,论证其诬告陷害的主观故意。
再从主观故意,延伸到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那盘录音带。
最后,明确提出,为了查明该录音带的“来源、形成过程以及真实性”,以夯实赵立东一案的证据基础,避免出现错案,申请对封存于陈国栋案卷中的原始物证进行司法技术鉴定。
报告的最后,他引用了《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审查案件,认为证据存疑时,有权进行补充侦查的条款。
他将一份个人的复仇申请,写成了一份无可指摘的、捍卫程序正义的公文。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吹干墨迹,拿着报告,再次敲响了张海峰的门。
张海峰接过报告,逐字逐句地看。
他看得比之前更慢。
看完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桌上的红笔,在报告的末尾,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龙飞凤舞的三个字。
张海峰。
“去吧。”
……
档案科在行政楼的地下室。
阴冷,潮湿。
一进门,一股陈年纸张混合着樟脑丸的味道扑面而来。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头,正坐在一堆高耸的卷宗后面,用鸡毛掸子慢悠悠地掸着灰。
“钱主任。”江城走上前,将报告递了过去。
钱主任抬起头,从眼镜上方瞥了他一眼。
他不紧不慢地放下鸡毛掸子,接过那份报告。
他看得极慢,嘴里还念念有词。
“陈国栋的案子?”钱主任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早就结了。卷宗都入库封存了,永久级的。”
“你要调阅?”他把报告在桌上拍了拍,“还是原始物证?”
“小同志,你懂不懂规矩?”
“封存的卷宗,不是想看就能看的。尤其是这种已经判了的重案,要看,得有院检委会的决议,或者省院的批示。”
“你这……一个处长签字,就想动永久级的卷宗?”钱主任的语气里,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审视和不耐烦。
江城没有与他争辩。
他只是伸出手指,点在了报告的标题上。
“钱主任,您看清楚。我申请的,是核查‘赵立东涉嫌诬告陷害案’的证据。”
他又指了指文件袋里公安局的立案决定书。
“这是一个新案子。根据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期间,对证据有疑问,有权进行调查核实。”
“陈国栋案里的那盘录音带,现在,是这个新案子的关键物证。我调阅它,是合法的履职行为。”
“张处长的签字,授权的也是我对这个新案子进行调查,完全符合程序。”
钱主任被他一番话噎住了。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说的每一个字,都踩在了规定上。
他引以为傲的那些条条框框,此刻,反而成了对方的武器。
他拿起报告,又看了半天,试图从里面找出一点程序上的瑕疵。
但他失败了。
“哼。”钱主任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
他拿起桌上那枚硕大的橡皮图章,狠狠地蘸了蘸印泥,重重盖在报告上。
“同意调阅(内部)”。
他站起身,不情愿地从墙上摘下一大串钥匙。
“跟我来。”
他领着江城,走进一排排顶天立地的铁制档案架之间。
整个空间,安静得让人窒息。
钱主任在一面落满灰尘的档案墙前停下,从钥匙串里选了一把,插进一个厚重的铁柜。
“咯吱——”
柜门被拉开。
他从里面抽出一只牛皮纸的物证袋,扔在旁边的桌上。
物证袋已经泛黄,封条完好无损。
上面用黑色的墨水笔写着一行字:证物:录音磁带一盘。
“按照规定,原始物证不能离开档案室。”钱主任的声音,冷得像地下室的空气。
“那边是监听室,你只能在那里听。”
“我会全程在场。”